6月10日,天津大學寄出了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以下簡稱非遺學科)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秋季新學期,7名非遺學科新生將進入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馮研院),開啟嶄新的求學之旅。據了解,馮研院計劃在3年內招收30名研究生,目前已錄取的
新京報訊(記者劉洋 通訊員焦德芳)6月13日,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天津大學本年度共錄取7500余名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已通過中國郵政特快專遞(EMS)寄出,將陸續送達2022級研究生新生手中。值得一提的是,7名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碩士研究生將在今秋入
日前,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以下簡稱“非遺學科”)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寄出。秋季新學期,7名新生將進入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馮研院”)開啟嶄新的求學之旅。 據了解,非遺學科作為文化遺產研究的分支,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事象及其歷史、風
" 南京加油,奧運加油,河南加油!" 日前,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學院學生薛雨婷制作了一組纏花作品,用特殊的方式為南京、河南人民加油,為正在參加東京奧運會的中國健兒鼓勁。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學院學生 薛雨婷 大學女生迷上非遺手工纏花 所謂纏花
科技如何與藝術結合,藝術又如何介入現實?12月15日,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上海市活動優秀藝術作品、大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展示(以下簡稱大藝展)在上海圖書館第二展廳開幕。大學生們用自己的作品和嘗試,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走進上海大學可穿戴藝術與中國非遺刺繡創新實
原標題:“Mocap動作管家”讓非遺民族舞蹈“活”起來 “Mocap動作管家”讓非遺民族舞蹈“活”起來 來源:人民網-云南頻道 原創稿 人民網昆明11月17日電 (記者符皓)不久前,在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云南省省級決賽中,云南大學信息學院
4月18日上午,來自金鳳小學和金鼎中學的40余位中小學學生來到北京師范大學非遺傳習坊,進行了呼倫貝爾非遺項目的學習和深度體驗。 學生們分別體驗了達斡爾族哈尼卡制作技藝、鄂溫克族太陽花制作技藝、蒙古包文化體驗、“巴爾虎通克”射箭體驗、蒙古族呼麥、蒙古族長調民歌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體現,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傳承的重要紐帶。為更好地保護與傳承非遺揚州絨花,1月17日,商學院“花想容”團隊前往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揚州征誠絲絨工藝品有限公司進行參觀學習,近距離觀察傳統手藝人制作揚州絨花的過程,通過學習與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張云山 馬尾繡、平繡、拼布繡、蠟染、織錦……當這些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的傳統技藝遇上Z世代潮玩棉花娃娃,會碰撞出怎么樣的火花?11月7日,由潮流亞文化品牌Rua娃吧、浙江省云上公益服務中心和杭州地鐵鳳起商業街共同舉辦的棉花娃娃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
光明日報天津6月12日電(記者劉茜、陳建強)12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簡稱“非遺學科”)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寄出。 如果說非遺學科的設立標志著我國非遺人才培養在高等教育體系中有了一條“快車專線”,那么隨著第一批“車票”的發出,這條“快車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