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中國已有42個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位于世界第一。山東政府11月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山東的非遺美食。
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起源于山東淄博周村,是山東省的特色美食。周村燒餅歷史悠久已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了。周村燒餅采用傳統工藝制成,是純手工制品,具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一嚼即碎、滿口留香。因為過于酥脆,落地即碎,俗稱“瓜拉葉子燒餅”。2008年,周村燒餅制作工藝被列為第二批國家非物質遺產。
孔府菜
孔府菜是山東的特色菜系,起源于宋朝,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府菜主要分兩大類,宴會飲食和日常家餐。孔府菜講究造型美觀、做法精細復雜,具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特點,難度較大,如神仙鴨子、菊花蝦包、白扒魚翅等。2011年,孔府菜制作工藝被納為第三批國家非物質遺產。
德州扒雞
德州扒雞是山東德州的特色美食,經典魯菜之一。它源于明朝,創于清朝,傳于民國,盛于當今。德州扒雞講究形色兼優、五香脫骨、肉質軟嫩、骨髓入味,被贊為“中華第一雞”。2014年。德州扒雞的制作工藝被納為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口粉絲
龍口粉絲,山東省煙臺市的特產,也是中國的傳統特產,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龍口粉絲潔白透亮、整齊柔韌、絲條勻細,吃起來爽滑耐嚼、清香適口,生產過程中不含任何添加劑,擁有“粉絲之冠”的美稱。2014年。龍口粉絲的制作工藝被納為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十笏園文化街區的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是山東省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孵化項目的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匯集了眾多大師級非遺傳承人,集中展示濰坊非遺文化
乳山大秧歌兩條噴火金龍蜿蜒在前,百人隊伍浩蕩前行、氣勢恢宏;海陽大秧歌鑼鼓隊伍鏗鏘有力,雜耍花樣層出不窮;膠州秧歌“三彎九動十八態”,剛柔并濟;濰坊秧歌融合了民族民間舞元素,婀娜多姿;文登澤庫秧歌融入深厚的漁民文化,著重凸顯海洋特色……
從省文化和旅游廳官方網站獲悉,在最新公布的山東省非遺特色旅游線路和非遺旅游體驗基地名單中,淄博市博山陶琉非遺特色旅游線路成功入選省非遺特色旅游線路,淄博市陶琉國藝館居省非遺旅游體驗基地名單榜首。
在山東棗莊嶧城區陰平鎮石泉村粉皮晾曬場,現場一片忙碌,一張張粉皮好似從藍天上揭裱成無數個鄉村致富的幸福“圓圈”。棗莊的石泉粉皮制作技藝歷史悠久,鼎盛時期家家種地瓜、戶戶做粉皮。“一張張又圓又薄的粉皮,鋪就一張鄉村致富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