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江蘇省南京市的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工序繁雜,經過“裝造掏范、障口、掏邊、找斷頭、接頭、拽花、搖緯、練梭、拋梭、挖花過管、妝花配色、織造打緯”等十多個步驟,超過百道工序,耗時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四五年最終織造出南京云錦。
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3。2018年5月15日,該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二、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是南京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中華一絕”之稱。
南京金箔工藝始于東晉,至今已經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南朝當時的文獻中已有生產金銀箔的記載。元朝時,開始大量生產金箔,到了明清,更有進一步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南京金箔得到迅猛發展,遠銷世界各國。
2006年5月20日,南京金箔鍛制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36。
三、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是流行于南京的民俗活動,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是中國唯一一個集燈展、燈會和燈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燈會,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民俗燈會。
秦淮燈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時期,國都建康(今南京)就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是中國最早的燈會。唐代時得到了迅速發展,明代時達到了鼎盛。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秦淮燈會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一直是歷代南京民眾辭舊迎新、祈求吉祥、喜慶熱鬧的社會文化空間。秦淮文化是古老的金陵文明的代表,秦淮燈會則是傳承秦淮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2006年5月20日,江蘇省南京市申報的秦淮燈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50。
四、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區的古老曲種,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調”是白局的古腔本調,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錦織機房,盛衰隨著南京織錦業的發展變化而起落,是一種極具濃郁地方特色的說唱藝術,說的是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話。
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調,揉進了南京秦淮歌妓彈唱的曲調,因其曲種收調眾多,唱腔豐富多彩,所以又有“百曲”之稱。
白局屬于聯曲體說唱藝術,白局曲牌大多來自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調,富有江南特色;白局的伴奏多采用江南絲竹樂器,如二胡、琵琶、三弦、竹笛等,再配上板鼓、碟盤、酒盅等特色打擊道具,表演起來十分生動有趣。
白局形同相聲,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表演內容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歷史傳說、節慶民俗、方言俚語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具金陵地方特色,被譽為南京民間文化百科全書,對于研究南京方言,人文風俗有很高的歷史貢獻。
2007年被列為第一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7日,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五、南京剪紙
南京剪紙是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據史書可考,明代已流傳民間。
舊時南京人婚嫁喜慶,多聘請藝人來家用大紅紙剪各式喜花,綴于箱、柜、被、枕等嫁妝之上,其它如斗香花、鞋花、門箋等品種,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其藝術特點為“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如喜花之類,大都在特定的花紋外廓內,圍繞主題,根據內容需要,填滿散花散葉,和諧地構成完整的圖案,顯得美滿充實,喜氣洋洋,含義豐富。
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