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民間舞蹈的藝術特征與當代價值
——以達斡爾族民間舞蹈“魯日格勒”為例
我國作為擁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世界文明古國,文化底蘊之深厚,文化藝術成就之璀璨奪目,是世界公認的,同時由于民族眾多、地域遼闊的獨特國情,我國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具有豐富多元、民族地域特色鮮明的特點。民間舞蹈作為其中兼具文化內涵和歌舞藝術魅力的重要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是我國各族人民文化藝術生活最基本的內容。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娛樂和生產勞動過程中自發創作形成了獨具本民族風俗習慣特點的民族舞蹈,這些獨具民族地域特色的豐富多元的民族舞蹈在勞動人民中間世代流傳,廣泛傳播,最終造就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舞蹈文化藝術體系。其中部分少數民族的民族民間舞蹈由于文化藝術歷史價值頗高,被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行特別保護和傳承弘揚,比如朝鮮族農樂舞、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傣族孔雀舞、彝族三弦舞、秧歌、燈舞等數不勝數。這些珍貴的非遺民間舞蹈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藝術價值是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是不朽的。本文以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為例,對非遺民間舞蹈的藝術特征和當代價值進行具體探析。
一、 非遺民間舞蹈的藝術特征
非遺民間舞蹈皆產生于人民群眾的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娛樂過程中,繼承發展自民族原始舞蹈,其藝術表現形式和文化藝術內涵深受當地地域環境、民族文化歷史和風俗習慣的影響,體現在了各式各樣的舞蹈動作、服飾、道具之中,因此,這些產生于民間的非遺舞蹈藝術都具有共同的本質特點。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是獨屬于內蒙古和黑龍江地區的傳統舞蹈形式,是一種多由婦女表演的自娛性舞蹈,長期流傳于內蒙古和黑龍江嫩江流域的達斡爾族聚居區,于2006年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產生于達斡爾族人民的日常生產勞動和生活娛樂過程,是人們在勞碌之余以聚會、舞動、歡歌形式來抒發心聲、調整精神狀態、舒緩身心、消除疲倦的主要方式。同所有非遺民間舞蹈一樣,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的藝術特征主要表現為地域性和民族性、群眾性和生活性、自娛性、即興性、活態性。
首先,非遺民間舞蹈普遍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的舞蹈表演動作、“三段式”的表演形式和服飾特點深刻反映了該民族所在的地域環境和民族自身的獨特文化習慣。達斡爾族聚居于內蒙古和黑龍江嫩江流域,該地域擁有豐富的植物、動物、水流資源,氣溫較低,因此達斡爾族先人主要以狩獵、打魚為生,服飾色彩樣式簡單大方,并且還形成了彪悍直爽、熱情樸實的民族性情。這種地域特征和民族生活習慣、性格特點造就了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中關于采集、捕魚、打獵、禽獸斗鬧的舞蹈動作和獨特的舞蹈服飾,其動作富有熱情和力量美,舞蹈歌曲節奏較慢卻簡短有力。這種反映在民間舞蹈中獨特的民族地域特點在所有非遺民間舞蹈中都有所體現。其次,非遺民間舞蹈具有扎實的群眾基礎,群眾性和生活性特點鮮明。一方面,非遺民間舞蹈由勞動人民根據本民族生活生產日常內容自主創作形成,反映廣大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熱愛生活的特點。另一方面,非遺民間舞蹈世代傳播和傳承于人民大眾中,存在于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過程中,無論男女老少都是該民間舞蹈的創作者、表演者和傳承者,其傳播發展主要依靠人民群眾自身。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蹈一般是群舞形式,眾多達斡爾族兒女世世代代圍著篝火,在清水河畔或茂盛的林間盡情舞蹈歌唱,用舞蹈形式表現著他們的生活勞作日常,使得其舞蹈具有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氣息。同時,非遺民間舞蹈往往具有自娛性和即興性。自娛性主要表現為民間舞蹈創作和表演的目的在于自娛自樂,舒緩身心,表達情感,不含功利性。即興性表現為非遺民間舞蹈的產生往往是即興創作,在生活勞動過程中情之所至,隨心創作,脫口而出。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中對該民族打獵、捕魚、采集、提水場景動作的直白表現,歌曲上簡單的無需修飾的“哈莫”“哲嘿哲”等表現勞動日常的語氣詞,都反映了該民間舞蹈創作的即興性。最后,非遺民間舞蹈的活態性使其得以延續發展,流傳至今。活態性,即民間舞蹈的藝術特征和形式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人們生活生產方式的變化和社會時代發展而不斷演變的,這使得民間舞蹈有了創新發展的可能。如今的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在藝術表演形式、表演場地、傳播方式等各方面都根據時代發展特征進行了創新,比如專門的“魯日格勒”人才培養模式、國家級文藝演出和廣場舞、晨練中的魯日格勒舞等。
二、 非遺民間舞蹈的當代價值
這些民族地域特色和生活勞動氣息濃郁的優秀民間舞蹈之所以被納入非遺名錄,目的就是使優秀的傳統民族民間舞蹈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這些民間舞蹈藝術本身珍貴而不朽的藝術文化價值。這些表現在非遺民間舞蹈中的獨特的文化藝術特征,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乃至未來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歷久彌新的,其藝術價值和生命力是不朽的。
首先,非遺民間舞蹈具有極高的藝術文化教育價值,有助于推動當下我國文化藝術繁榮發展,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非遺民間舞蹈擁有原始、淳樸、不含雜質的舞蹈藝術靈魂,將其作為珍貴的教學資源納入舞蹈教學內容,能夠改變當下我國舞蹈藝術領域逐漸浮躁的藝術創作氛圍,指導當下舞蹈創作和表演者回歸舞蹈藝術淳樸初衷,突破自我局限,并且還能幫助當代大眾了解民族傳統習俗文化,在此基礎上也能夠推動中國舞蹈藝術的繁榮發展和走向世界。當下達斡爾族當地學校都已經有意識地組織學生了解學習魯日格勒舞,感知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魅力,學習了解該民族歷史文化。其次,非遺民間舞蹈所具有的實用性、生活性特征使得該類型舞蹈藝術具有強身健體的現實價值,當代社會,民間舞蹈的廣泛傳播和良好傳承有助于人們在舞蹈歌唱娛樂過程中舒緩精神、放松心情、提高身體素質。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的健身價值尤其明顯,其動作簡單有力,容易習得,因此當下也常作為人們晨練和廣場舞的舞蹈內容。同時,非遺民間舞蹈在當下也具有珍貴的思想情感教育價值。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給觀眾最直觀的印象就是他們在舞蹈中所呈現的對生活的無限熱愛,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勤勞勇敢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質,和諧友愛的融洽人際氛圍,熱情直爽的民族性情。通過這些非遺民族舞蹈表演,能夠幫助新時代的社會大眾感受到生活最原始真實的模樣,同時自覺提升身心修養,形成堅毅、樂觀的生活態度。最后,這些珍貴的非遺民間舞蹈藝術也是當代舞臺舞蹈創作表演的重要依據和靈感來源。繼承是發展的前提,我國當代的民族舞蹈創作和發展離不開對傳統非遺民間舞蹈的繼承借鑒。非遺民間舞蹈的創作理念和初衷、藝術內涵、獨特生活性特征還有標志性的舞蹈動作、服飾、道具等,都能對當代舞臺舞蹈的動作、服飾設計、藝術內涵表現和創作方向產生良好影響和啟發。
通過對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藝術特征和當代價值的具體分析,我們能夠看到普遍存在于非遺民間舞蹈中的共同藝術特征和時代價值,從身心修養到文化藝術教育再到民族文化藝術繁榮發展,非遺民間舞蹈都具有其獨特的不容置疑的時代價值。因此,當下我們必須重視非遺民間舞蹈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創新與發展。
[作者鄂晶晶 系內蒙古藝術學院舞蹈學院講師;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達斡爾族民間舞蹈“魯日格勒”研究》(項目編號:NJSY21635)的研究成果]
來源: 中國文化報
下一篇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十笏園文化街區的齊魯非遺文化產業孵化器,是山東省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孵化項目的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匯集了眾多大師級非遺傳承人,集中展示濰坊非遺文化
2、本平臺上市非遺藝術品的大宗線下交易適用本細則;5、轉讓申請:申請雙方提交《絕藝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品交易平臺大宗轉讓申請表》(見附件一);
近日,記者從荊楚理工學院獲悉,該校藝術學院教授劉曉靜組織推薦的傳統舞蹈——《蓮湘》成功獲批荊門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精彩的非遺表演、琳瑯滿目的各地美食……春節期間,通州月亮河藝術小鎮新春民俗文化市集熱鬧非凡,成為市民感受年味、遛娃的好去處。佛山非遺舞龍舞獅、河北吳橋非遺高蹺、河北勝芳非遺腰鼓以及非遺小車會,民俗表演一個接一個,讓市民大飽眼福。在表演區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