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地處祖國南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在這片青山綠水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睦相處,團結奮斗,在適應自然,創造歷史,與自然和歷史對話過程中創造出多姿多彩、豐富厚重,具有極高歷史價值、文學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的民族文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為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旗下7家出版單位編纂出版了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讀物—— “非遺廣西”叢書。
叢書共20冊,包括《侗族大歌——多聲部的合鳴》《侗寨——巧奪天工的杰構》《廣西米粉——舌尖上的纏綿》《獨弦琴——京島海韻》《百鳥衣——羽光絢麗的傳奇》《桂劇——剛柔并濟八桂風》《廣西文場——山水間流淌的清音》《布洛陀——壯族創世史詩》《坡會——苗寨里的年節盛典》《炮龍節——傳承千年的狂歡》《歌圩——壯鄉的歡歌盛會》《藥線點灸——神奇的壯醫療法》《廣西陶瓷——火與土交融的藝術》《天琴——神秘的天籟》《廣西銅鼓——穿越千年的鼓聲》《壯錦——五彩斑斕的智慧結晶》《長鼓舞——舞動的鼓點》《油茶——敲打出來的爽神湯》《百家宴——永遠的鄉愁》《搶花炮——勇者的運動》,是一套全面介紹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及讀物。
“非遺廣西”叢書,集中呈現國家級、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重點對代表性項目的地理位置、分布范圍、歷史沿革、基本內容、文化意義、社會功能、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介紹,每種均附音頻、視頻等數字出版內容,通過融合出版方式增強叢書的通俗性、可讀性、趣味性,全方位展示廣西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的內容以扎實的學術研究為基礎,追求嚴謹的學術表達和流暢的文字敘述,在圖書編校、設計和印刷方面力求達到較高水準。
該叢書旨在保護、傳承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廣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廣西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力和傳播力。出版后入選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三年規劃(2022—2024年)扶持項目。
文/羅雯
編輯/韓世容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