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
1.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就是民間長期流傳下來的文化,具有鮮明的文化價值。正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民間的、口傳的、野史的、活態的特征,可以彌補官方歷史之類正史典籍的不足,有助于人們更真實、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認識已逝的歷史及文化。當今世界面臨著喪失文化多樣性的嚴重威脅,要求我們要深刻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傳承價值中的文化多樣性價值,充分重視保護文化多樣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2.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藏著其所在民族的文化特質,這些在長期的生產勞動、生活實踐中積淀而成的民族精神,是世代相傳沉積下來的民族的思想精髓、文化理念,是包括了民族的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在內的群體意識、群體精神,是民族的靈魂、民族文化的本質和核心。因此在如今全球一體化的潛在威脅下,確保民族特性、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代代相傳,是每一個民族肩負的重要任務,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化傳遞和保存的生動有效的手段和載體,能夠很好地將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傳遞到每一個人、每一代人,從而造就一個有獨特文化個性和崇高民族精神的偉大民族。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價值
1.使社會有共同的文化認同感,積聚成為民族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人類的本質屬性是社會屬性,每個人都有一個適應集體、融入社會的過程;而最好的融入社會的方法就是使所有社會成員都掌握這個社會共同的文化。因此,個體的社會化過程其實也就是個體學習族群獨特文化,接受、適應并在這種文化中成長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個體接受了族群的獨特文化,也就是對這個社會進行了價值認同,從而有效地融入社會而達致社會和諧。這樣,作為鮮活的、多樣豐富的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有重要的社會認同、社會和諧的價值和作用。此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某些傳統文化內容,反映和表現了民族共同心理結構、思維習慣、生活風習等內容,規范著民族的群體生活方式、思想價值取向,能產生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共識和認同,也具有重要的社會和諧價值。甚至可以成為國家間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民族間聯系溝通的粘合劑。
2.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涵著大量的傳統道德資源。在當今張揚個性的社會中,人們更多的是追求個體價值的實現、個體利益和欲望的滿足,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某些人惟利是圖,只為金錢和利潤服務,不講誠信、不講道德,極大地敗壞了社會風氣、破壞了社會的和諧穩定,為此需要我們倡導傳統倫理道德,鼓勵向善的個人美德,而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就含有大量的傳統倫理道德資源。在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擷取、展示、宣揚其中的美好向善的倫理道德資源和內容,將會極大地助益于我們當今的合諧社會的建設。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