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編唯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求得一方天地?!奔易『笔∫瞬形榧覎弲^(qū)伍家鄉(xiāng)共同村的魏光翠近日說。近40年來,魏光翠傳承創(chuàng)新棕編制作技藝,讓這門“指尖非遺”重煥生機。
棕編是以棕櫚樹葉為編制原料的傳統(tǒng)手工藝,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魏光翠今年48歲,9歲時就跟隨爺爺學習棕編。2013年,她開始制作棕編制品出售,受到當?shù)厥忻竦臍g迎。魏光翠介紹,棕編制作包括纏、穿、刺、繞等手法,需一次成功,出現(xiàn)錯誤后難以修復,因此容不得半點馬虎,稍有不慎便前功盡棄。
由于棕編技藝復雜,加之受粽葉本身局限,難以包裝,因此棕編的商業(yè)化道路并不順利。于是,魏光翠在技藝上求新求變,她創(chuàng)新出“高級棕編”,“給棕編制品穿上鐵絲來定型,還刷上油漆以滿足多樣的需求?!彼€向篾編藝人求學,將“穿插”引入到棕編,豐富了原有的技法。
為解決可供采摘的粽葉越來越少的問題,魏光翠便想找到可供替換的材料。她買來彩帶和塑料粽葉,但這些材料時間久了容易褪色,因此她將這些材料和粽葉結合起來,在制作技藝和創(chuàng)作主題上謀求更多的可能性,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新的樣式。
同時,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棕編,魏光翠多次到伍家崗實驗小學、中南路小學教學,還為武漢科技大學的學生傳授技藝。2016年,魏光翠成為宜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
如今,魏光翠制作的棕編作品數(shù)量已過萬,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她的作品。魏光翠說,做好棕編技藝的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才能走得長遠。(董曉斌 張倩龍 夏靚)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chǎn)。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地遺產(chǎn)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xiàn)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nóng)耕文化,講究鄉(xiāng)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chǎn)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chǎn)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chǎn)旅游優(yōu)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宿州地理位置優(yōu)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chǎn)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