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非遺研學體驗活動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于8月25日至29日在山東濟南舉行。作為黃河下游的重要城市,濟南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非遺資源尤其豐富。過去幾年,濟南將非遺的保護傳承與黃河文化弘揚結合起來,根據非遺工作的特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推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在適應周圍環境、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秉持天人合一、崇德向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思想理念,共同創造了體系龐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目前,我國共有155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4月7日,“共推文化傳承、共享發展成果”一許昌市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非遺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建安區第三高級中學隆重舉行。 建安區第三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鄧付申對此次活動的舉辦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并介紹了近年來該校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情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消費升級和需求衍化已成為新時代社會消費領域的顯性問題。在文旅行業,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傳統的觀光旅游已經難以滿足旅游者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文旅消費供給側改革亟待推進,產品和服務亟待豐富。 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動下,“以文
01 江蘇南京: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是流傳于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又稱金陵燈會、夫子廟燈會,主要集中在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每年持續50多天,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是中國唯一一個集燈展、燈會和燈市為一體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特殊的文化遺產,主要以人為載體,具有重要的文化、歷史、經濟價值,它不僅是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還是人類文明的“活態”延續。截止2019年6月,我國共有3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7個項目被列入《亟需保護
為進一步推動落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互鑒互融,近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公布了“2022年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非遺旅游景區、非遺旅游小鎮、非遺旅游街區、非遺旅游村寨4個類型共200個項目入選。其中,湖北省入選3個類型共7個項目。非遺
非遺與旅游的融合,不僅增強了游客的文化體驗,也為非遺“活”起來開辟了新路徑。近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公布2022年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非遺旅游景區、非遺旅游小鎮、非遺旅游街區、非遺旅游村寨4個類型共200個項目入選。從入選名錄的代表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開展多項宣傳推廣活動,并提出“激發非遺活力 創造美好生活”“鄉村振興 非遺同行”“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三項活動口號。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為古老技藝賦予當代審美內涵 非遺攜手游戲 新潮玩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日前公布2022年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非遺旅游景區、非遺旅游小鎮、非遺旅游街區、非遺旅游村寨4個類型共200個項目入選。 其中,北京市天壇公園等78個項目入選非遺旅游景區,黑龍江省五大連池風景區非遺小鎮等41個項目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