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共推文化傳承、共享發展成果”一許昌市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非遺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建安區第三高級中學隆重舉行。
建安區第三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鄧付申對此次活動的舉辦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并介紹了近年來該校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情況。指出,非遺進校園活動是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載體,對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責任感,樹立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學校是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的重要場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基因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號召全體師生要以此活動為契機,追尋中華文化的根脈,繼承和發揚華夏文明,提高認識非遺、增強保護意識,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非遺在心中扎根發芽,并不斷地將其發揚光大,為建設文化強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建安區第三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鄧付申致辭
許昌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四級調研員段建偉對許昌市非遺保護工作做了介紹。指出,經過多年全市上下的務實推動,許昌市非遺保護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在傳承保護中形成了“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生態保護理念,和“以人為核心、以生產生活為載體”的非遺活態傳承理念,推動非遺秉承傳統,融入千家萬戶的生產生活。目前,全市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0大類58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7人;省級項目43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45人;市級項目129項,市級代表性傳承人435人;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58項,代表性傳承人970人。
許昌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四級調研員段建偉講話
非遺進校園活動貫穿全年,涉及市區、鄉鎮、社區、農村等各層面的學校及各行各業的傳承人,段建偉要求市非遺保護中心、各縣市區文廣旅局要切實認真籌劃、嚴密組織,持之以恒,力爭把活動做成品牌;非遺傳承人要積極配合、主動參與,把最好的作品和技藝展示出來,真正展現當代傳承人的風采;希望同學們珍惜近距離接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機會,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了解歷史、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力爭做到看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啟動儀式上,越調、東街武術、籌音樂、河南墜子、古琴演奏技藝這些優秀非遺項目的精彩表演,贏得現場師生們的陣陣掌聲。
鈞瓷燒制技藝、禹州中藥加工技藝、禹州粉條制作技藝、禹州剪紙、烙畫、糖畫等30個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展位前,被建安區三高師生們圍的水泄不通。圖文并茂的展示,結合現場實際操作,讓孩子們零距離地了解、品味這難得的傳統文化盛宴,每一個項目都滲透著許昌這塊土地上所蘊含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將植根于孩子們的心田,并隨著時間的流逝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枝繁葉茂......
關于征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公告征集韶山市級非遺項目,旨在加強韶山非遺保護工作,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文化強國、紅色韶山貢獻力量。我們鼓勵各類具有韶山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非遺項目積極申報。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韓靜)6月6日,衡水市景縣景州塔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當地舉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端午粽飄香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大家品非遺、看演出,沉浸式享受一場文化盛宴。并將非遺與旅游發展、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了一批非遺旅游、研學產品和
1月10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平遙古城舉辦2025山西省“非遺賀新春”推廣活動,活動發布了《山西春節民俗非遺圖鑒》,數百項“山西非遺賀新春”系列活動,將為游客帶來一個體驗感十足的“非遺春節”。《山西春節民俗非遺圖鑒》發布活動發布了《山西春
季亞群作為非遺手工布藝傳承人,將工作室搬入金企(北京)科技集團河北省殘疾人新業態就業創業服務基地,手把手教授聽障學員技藝。非遺布藝助殘項目不僅為殘疾人提供生計,更重塑其社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