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在適應周圍環境、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秉持天人合一、崇德向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等思想理念,共同創造了體系龐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目前,我國共有155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十大門類。我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共計42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民族的文化記憶,是我們文化自信生成的思想根源和精神動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僅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蕩之時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爭奪更多話語權的需要。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成為我們必須面臨的課題。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必先樹立整體性的保護思路,不囿于單項單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是綜合考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與之構成傳承鏈條的文化、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等因素的一個系統整體,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以“人”為基礎,植根于民眾日常生產生活實踐的特質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顯著區別于歷史文物、古跡遺址、文獻記錄等其他各類文化遺產。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都要始終秉持在生產生活和日常應用中傳承發展的理念,因時而變、因地制宜,對那些仍具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時代內涵,激活其生命力。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離不開多種形式的傳播。一方面,利用新媒體平臺、公益講座、非遺展演、非遺進校園等方式,介紹非遺項目淵源、特點、價值、代表性傳承人及工作成果等,讓非遺文化走進大眾視野,讓人們充分認識到本土的民間智慧,明白其存在的意義,從而在民間自發地培育和發展出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讓人們學法懂法,從而自覺地,自發地去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更要抓住培養傳承人群體這個關鍵,抓住提高保護水平增強傳承活力這個重點,不斷厚植傳承土壤,形成良好氛圍,增強傳承后勁。要不斷提高傳承人的可見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增強傳承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傳承人提供必要傳承保障和傳習條件,支持傳承人提高傳承實踐能力,支持傳承人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下一篇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