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逆行者們爭分奪秒地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時,江蘇各地非遺傳承人也行動起來,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謳歌最美英雄、宣傳疫情防控、提供文化資源,展現非遺力量。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揚揚 記者 劉靜妍)非遺演出線上觀看,非遺傳承人網上教學,抗“疫”主題新作溫暖人心……當
遇見大美運河,共享精彩非遺。6月9日上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杭州市系列活動(拱墅主場)在大運河畔的北戲樓傳統工藝工作站啟動。 今年的系列活動以多元化的平臺和創新的形式,展示杭州以及大運河沿線城市的精彩非遺項目和非遺轉化成果,讓更多市民近距離體驗非遺的技藝之美、匠
“十指生秋水,數聲彈夕陽”,浙派古琴傳承人徐君躍老師彈奏的一曲《高山流水》令現場觀眾們回味無窮……6月9日上午,2022中國大運河非遺旅游大會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杭州拱墅主場)系列活動拉開帷幕。本次活動采用線上線下融合交互的模式開展,給市民和游客帶來一場創新流
中新網北京新聞1月19日電 (杜穎 安格)今天,在國家級非遺項目白紙坊太獅歡騰的舞動中,2023年“北京中軸非遺潮薈”活動亮相北京中軸線,集中展示京派剪紙、彩砂工藝、北京雕漆等非遺手工技藝項目,以及相聲、快板、京韻大鼓、西河大鼓等曲藝項目。 本次潮薈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戴靈敏 1月22日至2月6日,陽江市文化館、陽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線上展覽活動,市民足不出戶可參觀陽江風箏云展廳、陽帆豆豉數字展覽館,了解陽江非遺文化。 據介紹,市民只需進入“陽江市文化館”微信公眾號,點擊進入“粵
中秋月圓,闔家團圓,揚州自古便有“中秋拜月”的習俗。每年中秋夜,家家戶戶會在門口或庭院內擺一張桌子作供桌,放上月餅、團圓餅、子孫餅、蓮藕、菱角和一碗涼開水,再點一支香,除父親外,大人、孩子都參與拜月儀式,大家分別對著月公三鞠躬,儀式結束后,全家人分吃供果。“中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為鹿邑縣太清宮景區老子像。 鹿邑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周口3月17日電 (劉鵬 李小偉)3月17日,紀念老子誕辰2593周年-第七屆中國鹿邑·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線上展演正式啟動,時間將持續至3月23日(農歷二月二十一),為
原標題:空中展廳 | “玉兔毫光照,巧作錦繡春”非遺手工藝作品線上展(二) 在澎湃的藝術長河中,源于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恰似一朵魅力四射、斑斕多彩的浪花,一代代優秀的非遺傳承人和民間藝術家用靈巧的雙手為我們呈現出民藝世界的氣象萬千。為深入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
原標題:空中展廳 | “玉兔毫光照,巧作錦繡春”非遺手工藝作品線上展(一) 玉兔迎春到 紅梅祝福來 在澎湃的藝術長河中,源于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恰似一朵魅力四射、斑斕多彩的浪花,一代代優秀的非遺傳承人和民間藝術家用靈巧的雙手為我們呈現出民藝世界的氣象萬千
原標題:“一張網”“一站式”“一鍵通”(引題) 浙江省“數字非遺”工程賦能高質量美好生活(主題) 中國文化報駐浙江記者 徐繼宏 傳統要有新創新,傳承要有新突破,傳播要有新發展。 在浙江,非遺網、非遺網絡學院、非遺微信公眾號、非遺抖音號、非遺視頻號等“數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