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張網”“一站式”“一鍵通”(引題)
浙江省“數字非遺”工程賦能高質量美好生活(主題)
中國文化報駐浙江記者 徐繼宏
傳統要有新創新,傳承要有新突破,傳播要有新發展。
在浙江,非遺網、非遺網絡學院、非遺微信公眾號、非遺抖音號、非遺視頻號等“數字非遺”工程成果正在賦能高質量美好生活。2021年,以“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為主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浙江省通過“云上非遺”賦能,從活動前傳播預告到活動現場線上線下互動吸引了近千萬人次參加。僅開幕當天,觀看直播人數就達326.5萬。如今,“云上非遺”已經成為浙江各地引領非遺消費、促進非遺傳播、提振非遺經濟的主戰場。
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浙江省主場城市(嘉善)活動現場 (浙江省非遺中心供圖)
“平臺+數據”:線上線下“一張網”
“近年來,借助浙江省非遺保護信息化平臺,積極推動全省非遺保護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浙江省構建了完善的非遺項目和傳承人保護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全省非遺數據資源基本實現了可視化,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實現了實時監控、智能化分析評估、危機預警‘一張網’?!痹谡憬∥幕吐糜螐d黨組成員、副廳長葉菁看來,這是浙江省大力推進“數字非遺”工程取得的碩果。
搭建傳播平臺,讓非遺保護全民皆曉。為順應互聯網發展和媒體深度融合趨勢,浙江省及時把“非遺+互聯網”提上議程,創新和豐富非遺保護的傳播載體和渠道,通過構建微博、微信小程序、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傳播體系,加強浙江非遺網、浙江非遺微信公眾號、浙江非遺官方抖音號等平臺建設,形成了浙江非遺傳播新媒體矩陣,營造了浙江非遺保護的良好氛圍,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不斷提升,群眾參與度也隨之提高。
建設全省非遺數據庫,讓非遺資源社會共享,線上線下“一張網”。浙江已經建成的全省非遺數據倉,錄入市級以上非遺項目3980項、代表性傳承人3564名,各類數據9.84萬條。市級以上名錄項目資料錄入率達100%。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非遺知識圖譜,深挖數據關系,新建成一批如浙江大運河文化帶、傳統工藝、傳統戲劇、曲藝、研培等專題數據庫。目前,浙江省非遺數據庫建設實現設區市全覆蓋。在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云游非遺·影像展”影像展播清單中,浙江有50多件作品入選。
用好“非遺大腦”,讓人工智能技術參與管理。運用5G、VR、AR、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浙江非遺Go”等小程序建設成為浙江非遺展示體驗的重要互動平臺。如通過浙江省非遺公共服務平臺、浙江省非遺體驗旅游平臺等平臺,開設線上非遺傳承公開課,進行“云上戲劇——浙江好腔調傳統戲劇展播”,組織非遺進校園,推介非遺旅游線路等,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和市場認可。
“電商+服務”:數字賦能“一站式”
把握數字化、網絡化發展機遇,通過數字資源賦能,探索非遺傳承、傳播新模式和新路徑,“一站式”賦能非遺保護和傳承。浙江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郭藝介紹,今年6月13日,根據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的統一部署,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發動非遺類中華老字號、項目保護單位、傳承人和相關企業參與非遺購物節活動,并協同阿里巴巴集團舉辦“非遺購物節”線下啟動儀式。全省511家已開設網店的非遺企業、62279件非遺商品在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展線上銷售活動。啟動當天,非遺商品的線上銷售額達932.6萬元。
“電商+直播”讓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浙江非遺保護工作找到了新的切入口。“浙江非遺Go”是浙江非遺數字導覽地圖。在這張地圖上,游客可以清晰地了解浙江非遺的基本情況。在郭藝看來,利用“浙江非遺Go”等小程序平臺,開設舌尖非遺、樂游非遺、樂淘非遺、樂享非遺、樂學非遺、非遺扶貧等欄目,提升展示、教育、查詢、體驗等功能,使之成為了解浙江非遺、體驗浙江非遺的重要網絡平臺,是浙江非遺傳承創新的關鍵所在。
記者了解到,“非遺購物節·浙江消費季”活動是浙江省首次以較大規模采取“非遺+電商”模式開展的非遺展示展銷活動。通過推出“非遺購物節·浙江消費季”商品推介平臺,對全省非遺商品信息進行集中推薦。平臺在提供商品信息介紹和網上購買網址的同時,還針對未能提供線上購買功能的傳承人商戶開辟了線下導航功能,極大地方便了廣大市民和消費者。
此外,網絡平臺也讓非遺保護傳承與外界交流互動有了新通道。近年來,浙江省非遺保護中心先后與浙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以及相關文化企業、社會團體和兄弟?。ㄊ?、區)合作,如在全國率先建成第一個面向全省的非遺干部業務培訓平臺,與山東濟南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聯合開展“非遺+扶貧”展示推廣行動、與浙江圖書館聯合開展浙江傳統年俗展、與湖州安吉縣文化和旅游部門聯合開展“安吉杯”抗疫作品評選等。
“直播+帶貨”:消費購物“一鍵通”
今年6月,在浙江省遺產日主場城市嘉善縣活動現場,精心打造的富有江南水鄉韻味的“水鄉市集”,再現了運河生活;廣泛吸收來自嘉興地區的20個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打造了“運河邊的廟會”;借助浙江非遺官方抖音號、好易購等直播平臺,開展在線直播帶貨……不僅大大提升了浙江非遺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也為傳承人搭建平臺,帶來了經濟效益。
浙江省還通過直播帶貨、拼團秒殺、線上拍賣、發放優惠券等多種形式,培育“非遺經濟”新模式?!霸粕喜┯[會”更是讓廣大市民隨時隨地、足不出戶體驗了非遺博覽會“不一樣的精彩”。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非遺購物節期間,全省371家非遺商戶、719個非遺商品信息參與,非遺商品共計達8萬余件,實現銷售額10.8億元,其中線上銷售額近9億元、線下實體店銷售額1.8億元,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如今,打開手機淘寶搜索“浙江非遺購物節”即可到達“浙江非遺購物節”專場,入場選購。目前,全省215家非遺企業在淘寶、京東商城開設網店,6483種非遺商品在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常年開展線上銷售活動?!巴蝗缙鋪淼男鹿诜窝滓咔?,給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全新的變化,非遺保護和發展同樣面臨著和其他國計民生行業相似的境遇?!闭憬∥幕吐糜螐d非遺處處長張雁表示,為克服疫情對非遺保護和相關產業的影響,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以非遺項目保護單位、中華老字號、傳承人為切入點,運用“互聯網+平臺”,通過數字賦能,幫助非遺企業、傳承人拓寬銷售渠道,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費,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今后,還要讓“云上非遺”更加出圈、出彩。
專家觀點
陳華文(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國家非遺評審專家委員會專家、浙江師范大學二級教授):
在當下科技迅速發展,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并影響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新時期,浙江的“云上非遺”,通過技術平臺、電商和直播等實現“非遺+賦能”新的傳承傳播和商業銷售模式,從而讓傳統模式下的非遺走向現代模式,不僅讓非遺的傳承有了傳統的可視性,而且對接了新技術的商業化,讓年輕人的生活世界融入傳統,并使作為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的非遺得到更廣泛的認同,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或傳承人群也獲得巨大收益,實現多方“民眾受益”的共同富裕愿景。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