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國政協大會開幕時,少數民族界的委員步入會場都是一道亮麗風景線。服裝作為造型藝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很多少數民族的服裝制作技藝都是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我特別注意到,少數民族界委員們的服裝上,隱藏著不少“非遺寶藏”。來自廣西毛南族的全國政協委
麗江非遺服飾秀現場(1月18日攝)。新華網 和潤仙 攝新華網昆明1月20日電(李寧和潤仙)“玉緞金絲織錦繡”麗江非遺服飾秀18日在麗江古城玉河廣場舉行,該服飾秀是麗江市古城區首屆非遺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以源起、綻放、融合為脈絡,通過展示百余套麗江納西族服飾為主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18頁珍藏版)》請在人人文庫網上搜索。1、Q1:到底該怎樣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呢首先,首先,要將其與要將其與“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區別開來區別開來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
“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歸屬關于“非遺”,往往側重于個別少數民族的、特別是瀕臨消亡的人口基數小的民族文化的搶救,這當然是“非遺”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能不能突破個別民族、局部區域、特定時間、某個行業的“非遺”,在中華民族的宏大敘
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李金梓逛非遺市集、嘗非遺美食、賞非遺技藝,購非遺好物……近期,由南亞風情第壹城和云南報業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打造的非遺文化節在南亞風情第壹MALL中庭廣場舉行,活動以“非遺造物”為主題,融合民族非遺集市、民俗體驗、歌舞表演等一系列極具
第一篇: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現狀和前景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現狀和前景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尤其是其市場化現狀和前景,是當前我國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以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黎錦”為例,指出了目前其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
【一線故事】光明日報記者 徐鑫雨 張勇初夏,云南騰沖和順古鎮古建筑星羅棋布,小河蜿蜒纏繞,宛如一幅水墨畫,頗具江南韻味。5月19日,第13個“中國旅游日”的到來,點亮了作為活動主會場的這座古鎮,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相聚騰沖,共同感受“極邊第一城”的旖旎風光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