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劉洋 通訊員焦德芳)6月13日,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天津大學本年度共錄取7500余名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已通過中國郵政特快專遞(EMS)寄出,將陸續送達2022級研究生新生手中。值得一提的是,7名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碩士研究生將在今秋入
日前,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以下簡稱“非遺學科”)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寄出。秋季新學期,7名新生將進入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馮研院”)開啟嶄新的求學之旅。 據了解,非遺學科作為文化遺產研究的分支,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事象及其歷史、風
原標題: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哪些領域?有哪些詳細類別? 由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作了這樣的界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 如民俗活動、表演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寶貴的文化信息資源,具有重要價值,是歷史的真實見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文化可持續發展,具有意義重大。在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現代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況受到較大沖擊,因此加強我國非物質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立于當今激蕩世界的根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增強文化自信。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重磅推出“非遺70問”系列問
原標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義 非物質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
民族文化帶來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
在已經公布的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與宗教文化有關的項目有144項,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技藝、民俗等門類。當這些宗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國家保護的項目之后,其“瀕?!钡臓顩r是否得到了根本的改變呢?“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