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統技藝登“非遺”名錄
高州薯包籺個個都下足料,誠意滿滿。 劉棟 攝
高州古粽籺,也叫“裹粽籺”,類似粽子,不同的是高州人包的裹粽籺通常是比較細長的,呈窄圓柱狀。在高州農村,嫁娶或是進宅,主人家一般會請來全村的婦女幫忙包裹粽籺,宴請客人后再分給客人帶回家。
近日,高州市七項傳統技藝類項目入選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主要包括高州裹粽籺制作技藝、高粱花生油傳統制作技藝、高州薯包籺制作技藝、大坡朗韶竹編技藝、高州深薯糕制作技藝、徑口麥芽糖傳統制作技藝和鎮江陶瓷制作技藝。
據悉,茂名市文廣旅體局積極組織各縣(市、區)文廣旅體局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工作方針,細化工作措施,深入挖掘整理非遺項目的文化精髓,全面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經專家組評審和專家評審委員會審議通過,各縣(區、市)人民政府近日陸續公布最新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共54個項目,其中電白區12項、茂南區4項、高州市7項、信宜市15項,化州市16項。主要涉及民俗、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舞蹈4大類,其中以傳統技藝占比最多,共46項。
據統計,2022年茂名市新增54項縣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截至目前,茂名市納入縣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累計16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累計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累計22項;茂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累計72項。
葉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3月11日,“美麗工坊”項目啟動儀式在長陽土家族服飾館舉辦。活動當天,市級非遺傳承基地——長陽土家服飾館內一派火熱景象。2025年,基地傳承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土家族服飾制作技藝,被列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協助長陽非遺館建設提供民族服
每一座城市,都隱匿著獨屬于自己的非遺珍寶,等著我們去發掘和感受。有著“東方水城”美譽的蘇州,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光彩照人。這些非遺項目不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華,更是咱們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成果。讓我們一同去發掘并感受這些非遺文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