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2018年中,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這一批名單全國一共有1082人入選。再往前看,第一批入選了226人,第二批入選了551人,第三批入選了711人,第四批入選了498人。
也就是說,到2018年為止,全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一共有3068人。
這3068個非遺傳承人,按照國家的安排,每年可以享受2萬元的專項補助。除此之外,不少地方政府還會設立專項政策,除了給予額外補助,還會協助項目傳承人開展各種生產和傳承活動,例如傳承所建設、授徒傳藝、校園普及活動、創業補助、資助有關技藝資料的整理出版、提供展示宣傳及其他有利于項目傳承的幫助。
這3068人真是幸運兒,因為許多沒有評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卻依然活躍在相關非遺領域的人,他們連一毛錢專項補助也沒有,無人問津,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當然你也可以說,去積極申報項目的非遺傳承人啊。
很遺憾的是,許多從業人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甚至都不具備往上申報對應級別的非遺傳承人的條件、金錢或資源。
往大了看,3068人是什么概念?
2010年,文化部初步查明,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總量逾87萬項,如果這么看的話,平均每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擁有0.003526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是不是太慘了點?
如果只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話,迄今為止,國務院先后批準了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一批有518項,第二批有510項,第三批有191項,第四批有153項,加起來,一共有1372項。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擁有2.2361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這樣看,是不是稍微好了一些?
但我想告訴你另一個數據,2018年公布的那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80歲以上的有107人,70歲以上的有344人,平均年齡是63.29歲。
另外,民進中央調查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8月,前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已經去世了250人,彼時占總數12.6%。四年過去了,這個數字只會更多。
能評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人,對于國家而言含金量幾何,不言而喻。
那么對于具體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本身呢?
舉個例子吧,福建省永春縣的紙織畫,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編號Ⅶ-100,與杭州絲織畫、蘇州刺繡、四川竹簾畫合稱中國四大家織。
宋元時期起,永春紙織畫便是富貴人家的柜中珍品,明人田藝蘅所撰《留青日札》甚至記載奸臣嚴嵩被抄家時吵出許多紙織畫。清代乾隆年間,永春縣當地還有李、施、黃、翁、蔣、王、章、鄭、洪、莊等十家六十余人從事紙織畫制作。但新中國成立以后,全縣僅存“黃芳亭”字號勉強生存?!胺纪ぁ钡臉I者黃永源先生,成為當時全縣僅存的紙織畫藝人。1957年,永春縣組織開辦紙織畫培訓班,以黃永源為師,共培訓學員三十三人。
現在活躍在永春紙織畫業界的大師,便多是黃永源先生的弟子?,F在,全縣有紙織畫作坊二十多家,甚至有紙織畫工藝廠、紙織畫藝術學校和紙織畫工藝研究所。
但是,現在獲評永春紙織畫項目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有多少人呢。
只有一人,周文虎先生,1942年生,今年77歲了。
再舉個例子,四川蜀繡,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編號Ⅶ-21。
蜀繡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從春秋時起,這件尤物便已經成為蜀地特產了。到改革開放之時,整個川西地區蜀繡從業人員逾五千人。以郫縣為例,2012年時,郫縣有三十多家從事蜀繡生產的企業,從業人員超過三千人,年銷售收入突破1.2億元。
那么,四川蜀繡擁有多少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呢?
答案是四人。分別是成都市的郝淑萍老師,今年74歲,孟德芝老師,今年58歲;重慶市的康寧老師,今年64歲,黃敏老師,今年51歲。
如果你喜歡,我還可以羅列出更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發展情況,大體上,情況是差不了太多的。
一個諾大的非遺產業,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數量往往不過個位數。他們中任何一位離世,都會是對這個行業、這門藝術、這項民族記憶的莫大的損失。
所以,每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都是一個小小的金字塔。能夠獲評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的人,都是站在金字塔塔尖的人。他們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