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載體,任何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理念和實施手段,都不應該離開對人的關注與重視。過去,我們聚焦于如何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忽視了對該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體的關注,那么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國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認定的相關情況。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承人之間的關系
非遺產文化遺產離不開傳承人繼承和弘揚。當今有許多出現無人繼承的局面,這種局面繼續下去就會導致許多歷史傳統和技術慢慢煙消云散。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大多活態傳承人都已經年事漸高,隨著傳承人的離世,許多優秀的傳統技藝、藝術也會隨著他們的離世而失傳。這將會造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令人后悔不及的惡劣后果。
解決傳承危機就是解決非物質遺產保護的瓶頸所在,而傳承危機的關鍵又在于對傳承人進行保護。因為傳承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傳承人存在也就代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會存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的無形的文化,這個特征使得保證傳承人的有效延續下去也就保證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延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也要靠傳承人的表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本質就是讓傳統文化技藝延綿不絕,也就是說要保護傳統文化技藝的載體也即傳承人。因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環節就是對傳承人的保護。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認定
文化部2008年5月14日公布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并于2008年6月14日正式實施,而在該部法律的第二條中也明確規定了,所有在本文件中被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個體,都必須要經過中央直屬文化部檢驗認證,并有著傳承其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義務,是該項目中最具代表性的繼承者,對該項目所在領域有著廣泛影響。
由此看來,并不是所有的傳承人都能夠當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繼承人,而作為代表性繼承人要具備下面幾點要求:①繼承人對所繼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備深刻的認識;②繼承人在所繼承的文化遺產中具備一定的人氣,并且要求在一定區域內具有很強的代表性;③他們要具備很高的積極性,能夠對所傳承的非物質文化具有極高的熱情,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傳承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要熟悉掌握繼承人的相關信息。整理學術范圍內和國家有關法律,在某一類文化遺產中有參與份額,且有意向把自身技能傳授給政府規定的個體或群體,即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但是,傳承人的認定不是個簡單的過程,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多樣性,并且不同項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傳承方式也各不相同。我國對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制度僅有暫行辦法略加提點,不夠細化完善。傳承人認定過程時常遇到量化問題。日本實行分類制度,將傳承人認定區分成個人認定、團體認定和綜合認定。?個人認定:對于能夠高度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掌握能力的個人,例如在傳統運動項目、繪畫藝術、古老群眾文學、曲藝戲劇演出等等極其具有個人色彩的許多文化財產,可以進行只針對個體的“單獨認定”。或者是能認定為單獨承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立個體,在編織染色、土陶品等等領域也可以進行個別認定,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團體認定:被指定為重要無形文化遺產的文化技術,該技藝承載者人數較多,個人特征不明顯,這種情況下可對這群傳承人組成的群體給與“保持團體認定”。?綜合認定:介于個人認定與團體認定之間的,是指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載者,由人數為兩人或者以上的結構情況,可以進行“合并認定”。這種根據傳統文化特點不同區分個人與團體認定的方法值得借鑒。傳統文化技藝傳承人的認定制度還應將民間自由申請與國家權威干預的雙重原則。國家提倡鼓勵傳承人自由申請核定,相關機構根據申請來認定傳承人。同時在必要時候,相關機構也可對某些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依職權進行認定。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評定的價值
蘇聯文學家高爾基曾說過:“一個民間藝人的逝世,相當于一座小型博物館的毀滅。”承擔傳習任務的民間藝術家們所掌握的關于民間藝術的由來、發展、流變、技藝和相關事項,一直以來都是存在于頭腦中,依據他們的記憶(memories)和技藝(skills)而存在。收集具體的作品如一首美妙絕倫的民間歌曲、發現一本珍貴的神譜、劇本固然十分有意義,它可以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化形態和直觀代表,但是,那些創作并承傳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人,及其所擁有好創造的文化空間,更接近文化遺產“非物質”屬性的本真,更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更符合民族民間藝術的活態特性,也更值得我們去關注、保護、研究。
資料來源:李艷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養模式研究—陜北民間藝術為例》、羅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制度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