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廣西將通過六大舉措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
1
一是要完善調查記錄體系,摸清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促進全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整合共享;
2
二是完善代表性項目制度,健全廣西各級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建立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預備名錄,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代表性項目分類體系;
3
三是完善廣西代表性傳承人制度,健全認定與管理制度,探索認定代表性傳承團體(群體),加強培訓和傳承梯隊建設,不斷壯大傳承隊伍;
4
四是完善廣西區域性整體保護制度,繼續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挖掘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村鎮、街區,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孕育發展環境的整體保護;
5
五是完善廣西傳承體驗設施建設,支持新建、改建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驗中心,爭取將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設施建設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設施建設范疇;
6
六是通過開展理論研究,加強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研究力量。
04
《實施意見》確立了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廣西力爭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工作制度科學規范、運行有效,各族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參與感、獲得感、認同感顯著增強,進一步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產業振興、鄉村振興,建設文化旅游強區等方面的作用。到2035年,廣西力爭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全面有效保護,傳承活力明顯增強,工作制度更加完善,傳承體系更加健全,保護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在推動廣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基本建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的作用得到彰顯。
編輯丨藍東瀟
責編 | 李羽
廣西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新媒體出品
更多新聞資訊,關注新聞頻道微信推送
這些內容也值得讀 戳開看看吧疫情速報丨截至2022年4月18日24時新冠肺炎疫情信息
降雨減弱,氣溫↑,三天內氣溫最高將升至......
第四批廣西援滬醫療隊301人今日啟程,廣西共派出1561名醫護人員馳援上海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每一座城市,都隱匿著獨屬于自己的非遺珍寶,等著我們去發掘和感受。有著“東方水城”美譽的蘇州,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光彩照人。這些非遺項目不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華,更是咱們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成果。讓我們一同去發掘并感受這些非遺文化,領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高腔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情感,正因此在當代生活中煥發著新的生機。這個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交匯。楊百能日復一日的教導,不僅讓這門藝術得以傳承,更賦予了它生命的內涵。他明白,這不僅是對父輩手藝的傳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