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長沙6月14日訊 (長沙廣電新聞中心全媒體記者 徐芷璇)今天,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在位于橘子洲的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舉行。此次活動以“非遺保護 中國實踐”為主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進一步提高長沙市民非遺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活動現場,來自瀏陽大瑤的青面獅表演拉開了活動序幕,4頭獅子翻騰跳躍于舞臺和觀眾席,閃轉騰挪間,青面獅不怒自威的王者氣息撲面而來。“‘武’動新長沙”以串燒的形式,將挨山子午棍、八拳、褚桂亭太極拳、太乙游龍、自然門等5項市級非遺武術呈現在觀眾面前,引得現場叫好聲不斷。活動現場還為瀏陽祭孔大典、靖港紙扎、春華皮影、長沙篆刻等長沙市第六批28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進行了授牌。
(點擊可看大圖)
此次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通過開展人民喜聞樂見、參與體驗性強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讓市民、游客親身體驗非遺的魅力,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新聞多一點>>
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位于國家5A級旅游景區橘子洲風景區內(原橘洲客棧),建筑面積2023平方米,是經長沙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一家以展示長沙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項目的公益性展示館。
該館自2018年11月7日開館7個月,已接待游客30萬人次,開展湘繡、剪紙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展演活動441場;邀請長沙市湘劇院、市花鼓劇院等劇團公益演出141場;利用周末開辦“橘洲·非遺公益課堂”培訓班;舉辦了3次非遺主題臨展和首屆長沙非遺攝影大賽,全方位的為游客、觀眾了解長沙非遺提供了窗口和平臺。
上一篇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