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一周資訊
5.17-5.23
四川非遺
01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檢查組實地考察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為進一步加強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促進四川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根據省委宣傳部《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相關要求,省非遺保護中心積極開展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申報相關工作。5月20日,省非遺保護傳承基地檢查組一行到省非遺中心進行實地考察并召開了省非遺保護中心建設省非遺保護傳承基地檢查工作會。
02
“禮贊建黨百年,傳承文化經典” 2021康定“四月八”跑馬山轉山會舉行
5月19日,第十一個旅游日,以“禮贊建黨百年,傳承文化經典”為主題的2021康定“四月八”跑馬山轉山會在康定舉行。活動通過旅游資源靜態觀賞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康定轉山會的活態展示,傳承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助推康定文化旅游品牌建設。
03
全國首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拉孟繪制唐卡版《紅船精神》
5月17日,四川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藏族唐卡(噶瑪嘎孜畫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拉孟帶領學生公西龍布、洛絨益西精心繪制著表達“紅船精神”的唐卡作品,以此獻禮建黨百年。
04
四川揚琴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吳瑕用音樂電影《驚夢三星》帶領觀眾走進三星堆
在5月18日第45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四川揚琴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吳瑕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曲藝研究院和三星堆博物館的大力支持下制作的第二部音樂電影《驚夢三星》順利完成拍攝和后期制作,并正式推出。同時,歌曲《高陽臺·驚夢三星》也在各大音樂平臺同步上線。這一次,吳瑕將化身三千年前的美麗祭司,透過文物修復師的夢境,帶領觀眾走進三星堆。
05
北川非遺傳承人應育炳自創羌族打岔作品宣講黨史
近日,北川非遺傳承人應育炳用四川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打岔,將紅軍在北川英勇戰斗的歷史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傳遞給廣大群眾。作為羌族地區特有的一種傳統曲藝,打岔的創作內容靈活多變,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傳唱度極高,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
06
三臺縣七一小學以非遺剪紙“剪”出黨的百年歷程
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三臺縣七一小學,堅持以四川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三臺剪紙為載體,傳承非遺經典。5月17日,七一小學組織學生在新落成的黨史剪紙藝術館里用100幅剪紙作品,再現了走過的100年光輝歷程。
07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普及教育示范基地授牌儀式在成都市第十三幼兒園成功舉行
13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普及教育示范基地授牌儀式在成都市第十三幼兒園成功舉行。活動上,幼兒為嘉賓介紹了非遺項目皮影戲,進行了扎染、糖畫、燈片皮影的制作,并表演了川劇變臉。“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掛牌示范基地將持續擴大非遺影響面,促進非遺傳承與發展。
08
成資川劇藝術家同臺獻藝 資陽河流派川劇走進校園
5月18日,雁江區戲曲進校園活動的首站走進航向學校,通過觀看川劇表演、繪制川劇臉譜等形式讓學生充分了解戲曲、感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川劇的魅力,激發學生愛國愛黨愛家鄉的美好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9
彩燈博物館"彩燈非遺+科普"流動博物館走進榮縣古文鎮小學
5月17日,四川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燈會(自貢燈會)和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自貢彩燈傳統制作工藝傳承保護單位——彩燈博物館打造的“彩燈非遺+科普”流動博物館,走進四川榮縣古文鎮小學,讓該校200多名師生近距離感知自貢彩燈文化,領略自貢彩燈的獨特魅力。
作者/來源:四川非遺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每一座城市,都隱匿著獨屬于自己的非遺珍寶,等著我們去發掘和感受。有著“東方水城”美譽的蘇州,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光彩照人。這些非遺項目不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華,更是咱們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成果。讓我們一同去發掘并感受這些非遺文化,領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高腔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情感,正因此在當代生活中煥發著新的生機。這個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交匯。楊百能日復一日的教導,不僅讓這門藝術得以傳承,更賦予了它生命的內涵。他明白,這不僅是對父輩手藝的傳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