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的2021第四屆非遺品牌大會(廣州)12月18日于廣州塔舉行。作為非遺資源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城,廣州的非遺在近年于傳承力度、創新能力、傳播水平方面均走在全國前列,屢屢成為圈內外焦點。
非遺品牌大會(廣州)也是全景式掃描廣東非遺的重要平臺,是一睹廣東非遺今時新貌的絕佳窗口。
籍此,讓我們對廣東代表性非遺項目做全景式掃描,以饗讀者。
今天,我們來看看廣東工匠精神與改革智慧的集中體現——百年不衰的廣式家具。
明清時期,廣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受此影響,廣式家具是“洋為中用”在中國人日常生活里的最早實踐之一。
明代末葉,廣式家具已在宮廷中得到應用。清代初年,廣式家具,因其豪華的風格,適應了皇家的需求,成為宮廷家具的主要類型。清代中期,受歐洲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風格的影響,廣式家具在造型和裝飾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形制更趨華貴。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藏楊蝦《龍獅鳳》酸枝大圓桌)
廣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藝是中國家具工藝的重要分支。它在繼承我國傳統家具制作技藝的同時,又吸納和改造西洋家具文化,形成濃厚的嶺南藝術特色。
(永華紅木家具雕刻)
廣式家具制作注重精選好料、精工細作,雕刻面積既寬且深,鑲嵌技藝運用自如,開創了家具制作的一代新風。廣式家具種類樣式繁多,不僅有傳統的桌、椅、凳、床、幾,還有其他地區沒有或極少見的品種,如客廳中可睡可坐的炕床等。
(陳達強作品《木韻大紅酸枝鳳凰來儀寶座椅》)
早期廣式家具繼承明式家具風格,并充分吸收了十八十九世紀西式家具的造型和裝飾手法。制作流程大致可分為設計、選材、開料、抖做(木工)、雕花、刮磨、上漆幾大工序,以傳統的生產工具(斧、鋸、鏨、鑿、刨、鉆等)采用手工操作。
在藝術風格上,廣式家具追求富麗、豪華,雕工繁復而精巧,雕刻的面積寬廣而深厚。此外,還注重鑲嵌藝術的發揮,擅長使用各種裝飾材料,融合多種藝術表現手法,獨創了鑲嵌木、竹、石、瓷等工藝。結構上注重榫卯的運用,造型上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風格上體現了融匯中西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用料粗大,造型簡練凝重。擅長運用裝飾繁復的雕鏤、多樣化的鑲嵌,使家具顯得豪華富麗,是廣式家具區別于其他家具流派的一大特點。
廣式家具新穎而多變,雕飾精細而瑰麗。不但反映了嶺南先民審美情趣,也烙下了近百年來中西文化交融的印痕。廣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藝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對其順利傳承發展起到了極大的積極作用。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卜松竹通訊員:文木
圖/文木文化提供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素芹
上一篇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幾十年來,他在保留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不斷錘煉繪畫雕刻技藝,用巧手妙思和匠心傳承,使別具特色的蒙古包以及蒙古族家具再次煥發出活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他定制蒙古包或蒙古族傳統家具,他所創作的作品曾多次獲得各類獎項,讓民族傳統技藝綻放新的光彩
在浙江桐鄉,有一家專注于蠶絲制品的品牌,名為錦泰豐,它以傳承和創新的精神,將蠶絲之美和非遺之魂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質的蠶絲被和絲綢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和尊重。只做真蠶絲,好蠶絲,是錦泰豐永遠的堅持。當苗繡遇見中秋,美不勝收的非遺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