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當當當……”眼前,這位老匠人正聚精會神地在一套蒙古族傳統家具上精雕細琢、繪制精美圖案。交談間,陰雕、鏤空等雕刻手法交替呈現,一峰栩栩如生的駱駝躍然眼前。這位老匠人名叫趙國校,是我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傳統家具制作技藝傳承人。幾十年來,他在保留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不斷錘煉繪畫雕刻技藝,用巧手妙思和匠心傳承,使別具特色的蒙古包以及蒙古族家具再次煥發出活力。
趙國校正在精心雕刻
老人的制作廠院內,擺放著各類具有民族傳統造型、圖案的立柜、碗柜、床等家具,以及用于裝飾的擺件。這些都是趙國校和徒弟親手制作的。趙國校從年輕時便開始走家串戶為周邊牧民修補破損的家具,復原已經褪色的彩繪,久而久之他的繪畫技能明顯提升,手藝越來越精湛。他還在蒙古族師傅的帶領下,開始用心創作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圖案,草原上的駱駝、牛、羊以及傳統的吉祥圖案都成了他創作的源泉。
用心繪制雕刻每一個工藝品
將一塊普通的木頭制作成精美的工藝品,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需要花費不少心思。僅僅選木材、陰干木料直至干透就要耗去半年的時間。制作過程更是復雜,經過鏟皮、打線、破料、砂紙磨平、上彩等幾十道工序,再以雕刻手法凸顯出各種精美的圖案。這項技藝不僅耗時耗力,學習周期長、見效慢,而且想要在繪畫雕刻領域有所造詣更需要手藝人的技藝沉淀。
匠心傳承
此后,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不斷帶給趙國校創作靈感,幾十年來,他親手繪制的許多圖案生動地展示了蒙古族民間藝術的精美絕倫,不僅受到了周邊牧民的喜愛,還在全區范圍內暢銷,他的年收益可達幾十萬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他定制蒙古包或蒙古族傳統家具,他所創作的作品曾多次獲得各類獎項,讓民族傳統技藝綻放新的光彩。2019年,趙國校被評為二連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傳統家具制作技藝傳承人。
2016年趙國校收蒙古族小伙其勒格爾為徒,把手藝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并希望其勒格爾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重視和保護非遺文化。
這是趙國校繪制的圖案
幾十年來,趙國校用他的熱愛將這份沉甸甸的民族傳統文化延續著、傳承著,用他的一雙巧手,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民族傳統手工技藝的博大精深,真正實現了身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價值,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二連浩特市科學技術協會
二連浩特市福利彩票銷售服務中心
主辦|二連浩特市融媒體中心
終審|袁瑞冬
審核|呂靜王曉暉
編輯|石瑞甜
記者|牧 丹
幾十年來,他在保留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不斷錘煉繪畫雕刻技藝,用巧手妙思和匠心傳承,使別具特色的蒙古包以及蒙古族家具再次煥發出活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他定制蒙古包或蒙古族傳統家具,他所創作的作品曾多次獲得各類獎項,讓民族傳統技藝綻放新的光彩
1、答,京劇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10年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京劇屬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繼承了皮簧戲京作非遺的藝術成就及其豐富的劇目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調撥子等屬于二簧系
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陜西秦嶺地廣人稀家具非遺,盛產漆樹,在周秦漢時己大量運用于宮廷家具裝飾,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最具代表的有屏風,脫胎花瓶漆碗等古代用品5太極拳 太極拳,是以中國;活動現場設置了非遺項目靜態展示非遺項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