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西溪,非遺鹽集”
鹽城市非遺購物節開幕式
在東臺西溪古城廣場隆重舉行
為廣大市民與游客帶來了一場
好看、好玩、好味道的非遺盛宴
在11月11日晚舉行的非遺購物節開幕式上,《東臺發繡》新書正式發布,優秀非遺節目展演同時展開。漁鼓道琴《土地的故事》、淮劇演唱《牙痕記》、 江蘇省五星工程獲獎作品舞蹈《發繡》...... 一出出生動的非遺好戲, 不時贏得全場觀眾熱烈掌聲。
為期三天的鹽城非遺購物節,通過“匠心·非遺”區、“國韻·非遺”區、“尋味·非遺”區三大區域,東臺發繡、大豐瓷刻、鹽都面塑、建湖馬群棕編等嵌入鹽城“基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經歲月洗禮,如今已“活起來”,給廣大市民游客帶來一場獨特的沉浸式互動體驗。
泰山大道兩側的非遺集市區,琳瑯滿目的非遺產品讓大家眼花繚亂。無錫銅刻、金陵金箔、常州留青竹刻、東臺彩繪葫蘆等來自市內外的非遺作品展示在游客的面前,受到廣泛稱贊。來自江蘇各地的非遺匠人歡聚一場,現場制作表演,互動氛圍熱烈。市民們表示大開眼界、收獲滿滿。特別是像東臺西溪古鎮的國家級非遺董永七仙女傳說和東臺發繡,一個感人肺腑,一個巧奪天工,印象特別深刻。
由國家非遺“董永傳說”演繹的《天仙緣》《尋仙緣》行進式、互動式情境劇,讓觀眾身臨其境,帶來超視覺體驗。傳承千年的國家非遺“東臺發繡”,一針一絲,惟妙惟肖。指尖上的非遺讓大家流連忘返,舌尖上的非遺更是讓人享受。東臺魚湯面、后港茶干、富安酥兒餅、章云板鴨……來自各地的非遺美食香氣縈繞,美味在游客舌尖綻放。來自東臺市區的張女士一邊逛吃,一邊購買,手上已經拎了滿滿兩大袋,她高興地說,“這個購物節真是太好了,讓我們近距離感受了解了各地的非遺美食和非遺文化,很有意義!”
目前,鹽城全市共有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9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42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董永傳說、東臺發繡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東臺魚湯面、陳皮酒等56項省級和地方非遺資源,持續挖掘多元創新,通過非遺文創市集、常態化非遺演出、沉浸式演藝等多彩多樣的展示形式,讓游客充分感受傳承魅力,激發非遺活力。
我市將以此次非遺購物節為契機,廣邀各地非遺,共同打造沉浸式非遺體驗,更好地弘揚非遺時代價值在東臺,把非遺帶回家~購!夠!GO,展現非遺時代風采,講好非遺故事,不斷打造非遺品牌,提升非遺知名度,同時,緊扣市場需求,拓展非遺產業化保護發展之路,把更多的非遺產品推向市場、融入生活、服務人民。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