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9月20日訊(記者 秦文 張珈瑋 畢勝)“媽媽快看,那邊的風箏好漂亮!”在第八屆山東文博會現場,風箏、拓片、剪紙這些傳統手工藝正煥發新生機,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文創產品。在文博會主會場各市展館內,這些極具特色的手工藝這手藝絕了!風箏、拓印……這些非遺手工藝品亮相山東文博會,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賞。
一排排色彩鮮艷,造型各異的龍頭、飛燕的風箏排列在濰坊風箏的展位墻上,吸引了大批游客。在展館內,濰坊風箏制作傳承人韓延梅正在介紹傳統風箏的特點,她向記者說,傳統風箏延續了竹木板年畫的風格,色彩鮮艷、做工精細,風箏的材質主要以竹子為主,風箏藝人常將人物,飛禽。魚蝦、文玩器物、歷史人物、神話傳說等題材繪成象征吉祥的裝飾圖案,一些風箏可以掛在墻上,像年畫一樣有裝飾家居的作用。“這也發揮了風箏新的作用,不僅僅是大眾意義上的放風箏,裝飾家居賦予了風箏新的體驗。”韓延梅說。
文博會現場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在濟寧展區內,一位身著古代衣衫的手工藝人卻安靜沉寂在自己的制作中。不少游客在一旁屏息凝神,仿佛一同沉寂在寂靜的空間內。經詢問,拓片工藝人朱德寬向大家介紹了拓片的奧秘。“這是一項古老的傳承的技藝,拓片是指將紙覆在碑刻、青銅器、甲骨等器物上的文字、圖形、紋飾之上,采用墨拓手段,將其拓印在紙上的技術。“現場墨香撲鼻,這項相傳有兩千多年的技術在文博會讓更多人認識、了解。
除了這些工藝品外,文博會上也展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很多市民紛紛體驗采購。
下一篇
第七屆進博會新聞中心“上海非遺客廳”老香齋產品其中,來自寶山區的非遺項目老香齋茶點制作技藝,帶著LASER&MANTA聯名禮盒亮相“上海非遺客廳”,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尋蹤海派·覓影非遺》老香齋黃油蛋卷圖《尋蹤海派·覓影非遺》卡牌“上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介紹,此次作品的創意靈感來自“女紅坊”的成員王萍,王萍自從加入“女紅坊”團隊來,學習了一系列拼縫、貼縫、絎縫技巧。“女紅坊”成員們制作的新年主題鉤針作品。“女紅坊”領銜人苗秀介紹,新年以來,團隊又來了一些新成員,她們有的曾是三八紅旗手,有
面塑藝術,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木版年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傳承著中國傳統年畫的精髓。手造華章,濟寧非遺等你來探秘科技不是文化的顛覆者,而是傳承的擺渡人,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終將讓非遺從口傳心授的技藝變成可感知、可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