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11日電 (薛宇飛 實習生李俊浩)近日,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暨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聯合課題組舉辦“直播助力地方非遺傳播傳承”研討會,并與抖音合作發布《非遺地方志——直播打賞助力非遺傳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
山西傳媒學院副教授史慧琴在會上表示,直播打賞彰顯著觀眾對于非遺的欣賞與認可,打賞帶來的收入能為傳承人及從業者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撐。
史慧琴認為,直播的出現為非遺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直播讓非遺從小眾走向大眾、從珍稀走向平民、從地方走向城市。借助直播平臺,散落于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廣闊的舞臺,許多地方非遺的獨特魅力也為更多人所了解與喜歡”,史慧琴說。
以傳統戲曲為例,《2022抖音戲曲直播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戲曲類主播收入同比增長232%,已經開通直播的戲曲中,73.6%獲得過打賞。其中,不僅有受眾廣泛的京劇、豫劇、黃梅戲、越劇,還有潮劇、廬劇、花鼓戲、儺戲、茂腔等瀕危劇種。
作為抖音直播的用戶,史慧琴認為,直播打通了非遺傳承人與觀眾的交流路徑,鼓勵了用戶自發地進行內容再生產,這種形式能為用戶產生更強的參與感與自我認同,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效果。同時,“直播+非遺”的結合也能使非遺走出博物館,進入到日常的媒介消費生活中,盤活了非遺傳播傳承的整體困境,帶動創新非遺傳播的表達方式和呈現方式。
最后,史慧琴表示,期待在未來用戶與平臺能夠產生協同作用,打造出高質量的直播內容,不斷豐富非遺直播的內容生態,更好地滿足大眾對優質文化內容的期待。
據悉,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傳媒大學、海南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山西傳媒學院、湖北大學的多位專家出席會議,并就直播對地方非遺傳播傳承的作用展開討論。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直播正在服務湖南、廣東、河南、安徽等多個省份的地方非遺走出所在地,收獲天南海北觀眾的關注與支持。其中,直播打賞提供的經濟收益與精神激勵,讓非遺從業者在展示技藝中獲得尊重與認同,在傳承路上更有動力。(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薛宇飛:[email protected])(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下一篇
新橙品時裝“戲頌神州”及配飾將于9月28日上線,仙友參與“寶燈照山河”活動即有機會獲取,今天先來看看時裝細節~為了更好地傳播非遺戲曲,我們特意邀請了青年京劇演員陶宇晨,向北京市市級傳承人、盔頭藝術家李鑫老師,學習制作了這套設計靈感源自于穆桂
作為全網首個在抖音平臺上突破4000萬粉絲的美食創作者,穩居平臺第一美食創作者的李子柒在視頻內容上具備其不可替代性。李子柒抖音粉絲破4000萬,憑借的不僅是其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核心能力與對東方美學的理解,也離不開內容創作者與優質平臺間的相互
張家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很多張家界少數民族風情濃郁,非物質文化遺產遺存深厚。2006年,桑植民歌正式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張家界陽戲被評為湖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2011年,被確定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
四川非遺有哪些)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春節戲曲晚會》即將鳴鑼開場。今晚八點,鎖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和戲曲頻道,2024年春節戲曲晚會將并機首播,春節期間在綜藝頻道、戲曲頻道重播,央視文藝、央視頻、央視網等多平臺進行全網播
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在濟南隆重啟幕。值得濟南人驕傲的是,中國非遺博覽會是永久落戶濟南的國字號展會,從2010年至今,非遺博覽會已成功舉辦6屆,特色鮮明,活動豐富,成果豐碩。8月25-29日,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主會場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