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普洱市孟連縣文化館到勐馬鎮東乃村南主大寨開展拉祜族傳統紡織技藝、文化志愿者民族歌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文藝骨干班文藝輔導等多項培訓,共107人參訓。
培訓過程中,學員們展現了勤奮好學的精神面貌,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大家紛紛表示,將珍惜這次培訓機會,認真學習,提升自己,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好,同時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非遺傳承工作中來,更好地傳承和保護優秀傳統文化,讓“非遺”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得以傳承下去。
云南孟連開展非遺傳承保護培訓。謝鑫瑩攝
孟連縣文化館館長朱昊彧介紹,這次培訓主要是圍繞著兩個方面進行開展,一方面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培訓,另外一方面是群眾文化培訓。“通過這次培訓,我們的拉祜織錦得到了更好地傳承,另外一方面,我們的群眾文化在我們的群眾當中,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朱昊彧表示,舉辦培訓班有助于傳承、弘揚拉祜族傳統文化,使學員更好地掌握拉祜族紡織技藝,可以在促進就業、增加收入的同時提升自我價值,推動傳統文化與經濟發展有效結合,用拉祜族紡織技藝織出多彩的鄉村振興路。
“今天文化館的老師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拉祜族舞蹈和拉祜族歌曲,我們學的很認真,也很開心,覺得收獲滿滿。”孟連縣勐馬鎮東乃村村委會副主任娜約說。
“通過今天老師的培訓,我掌握了更多織布技巧。接下來,我會在農閑的時間編織拉祜族土布,織包包,織衣服,拿去賣,增加我們的收入,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孟連縣勐馬鎮東乃村南主大寨村民嚕咪說。
據了解,孟連縣勐馬鎮東乃村南主大寨是一個拉祜族聚居的邊境村,至今還完整保留著拉祜族傳統紡織技藝,家家戶戶都有自制的竹木紡車和織布機,婦女們都會紡線織布,隨著現代化邊境小康示范村的推進,為傳承拉祜族紡織技藝搭建了信息交流平臺,南主大寨組將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與整理、保護和傳承工作,營造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良好氛圍,打造成孟連沿邊一線民族團結、文化互融、產業繁榮的睦鄰友好型示范村。(謝鑫瑩 孟連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