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沙雪良)6月1日下午,在第十四屆北京文博會朝陽展區,北京塞隆國際文創園、柬埔寨諾羅敦?帕花黛薇基金會與北京東方雅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三方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將把柬埔寨皇家仙女舞蹈團引入中國,推廣柬埔寨皇家芭蕾。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文博會上塞隆展臺現場。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根據協議,三方將在文化、貿易、投資、旅游等多領域開展合作,增強人文交流,歷史文化、影視作品、圖書印刷發行等文創產品的研發推廣,不斷促進兩地文化交流互鑒。
柬埔寨諾羅敦·帕花黛薇基金會是以柬埔寨王國國父諾羅敦·西哈努克的大公主諾羅敦·帕花黛薇親王名字命名的。多年來,基金會精心打造的柬埔寨皇家仙女舞蹈團,是高棉王國傳統皇家舞蹈藝術的集大成者。高棉王國傳統皇家舞蹈藝術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文博會上塞隆展臺現場。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三方合作后,將以北京塞隆國際文化創意園為依托,推廣柬埔寨皇家芭蕾在中國巡演,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活動。
北京塞隆國際文創園前身為北京勝利建材水泥庫,獨有46座筒倉、老廠房、鐵軌,是世界最大的水泥筒倉群,2019年被認定為首批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 王飛 編輯 李麗霞
校對 盧茜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
絨花,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今天又煥發出新的光彩。傳統手工藝品的延續重在守正創新,是將多元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工藝美術是流傳于民間,在競爭、沖突與融合下推動向前的活物,而不應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館里,這對傳統手工藝來說無異于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