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它直觀地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這一重要過程,具有歷史的、社會的、科技的、經濟的和審美的價值,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證明。但隨著商品經濟時代和品牌效應的興起,隨意濫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近日,有網友爆料,鑫復盛的周欽公流亭豬蹄違規使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據了解,青島鑫復盛餐飲有限公司的“周氏流亭豬蹄制作技藝”是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只能用在國家級的非遺項目上。目前,城陽區市場監管部門已經就此事到鑫復盛進行現場檢查。
省級非遺項目怎么成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次被爆料的是盒裝的周欽公流亭豬蹄禮盒,此豬蹄的外包裝上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幾個字。但記者通過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的官方網站進行查詢得知,國務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國家級項目名錄,而周欽公流亭豬蹄并不在名錄中。
據悉,2020年8月,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官網上公開了1-4批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公示名單,青島鑫復盛餐飲有限公司的“周氏流亭豬蹄制作技藝”名列其中。經過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遺處的工作人員證實,鑫復盛的周欽公流亭豬蹄的確不是國家級的非遺項目,只是省級非遺項目。
雖然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國家級和省級還是大有不同。那么,鑫復盛是否可以在產品包裝上使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識呢?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遺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對此給出了明確答復:“‘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的非遺項目不能使用這一標識。”
前有中華老字號后有非遺項目,總是“查無此人”
這已經不是鑫復盛豬蹄第一次被發現名不符實了。去年,就有青島市民向掌上青島記者爆料,在鑫復盛天貓官方旗艦店購入6盒豬蹄,結果發現它并不是“中華老字號”,而隨后鑫復盛也火速刪除了此稱號的宣傳痕跡。
而且一直以來,鑫復盛都對外宣稱其“周氏豬蹄”的制作工藝始于晚清咸豐五年——1855年,傳至現在,已經經歷了五代傳承,歷時160余年。而與此相關的“周欽公流亭豬蹄”五代傳承畫譜更是在各大電商平臺廣泛使用。但尷尬的是,有網友發現,鑫復盛五代傳承宣傳畫中的創始人周方緒,竟然與陜西國家級非遺“馬氏膏藥”第三代傳承人馬明仁的照片是同一個人。
鑫復盛為何屢次犯險?究其根源,無非利益之爭。從在“流亭豬蹄”上與波尼亞對簿公堂,到老字號和非遺的強占,都是為了獲得一個官方背書,從而衍生出經濟和社會效應。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鑫復盛力爭在省級非遺項目上使用國家級非遺項目的標識,如此包裝,的確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誤解。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