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是我國首座國家級工藝美術博物館,地處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鄰近多個國家級大型場館。作為一座新的文化地標,館內薈萃了中國當代最優秀的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充分體現傳統文化獨具特色的風采。該館集中國傳統建筑之美和現代信息科技于一體,搭建科學、合理、立體的藏品體系和展陳體系。展館內與“智能化”相結合,其中的一重要載體就是三基色團隊為其定制的智能導視系統,智能導覽軟件集導航、查詢功能于一體,用戶可通過觸摸查詢機對展館地圖、館藏珍品、展館概況、最新展訊四大模塊的內容進行查看。
傳統建筑美學與現代科技交融展館建筑面積91126平方米,地上共有六層,設置有互動體驗展廳、臨時展廳、非遺展陳區、工美展陳區等多個功能展示區。用戶通過智能導視系統隨時切換樓層查看相應的地圖,該樓層所有的展廳布局一目了然,觀眾充分了解展廳分布情況,有助于更好的規化瀏覽線路。
該館的總體建筑呈八角形對稱布局,立面呈三段式,分別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天、地、人,充分體現中國傳統建筑的和諧之美,建筑上部暖銅色幕墻借鑒傳統圖案多寶格構圖,寓意館內珍藏大量國寶級藝術瑰寶。
展館室內裝修為現代化風格,導示系統設計風格與建筑空間環境相融合。展館配套設施先進,實現全新風系統運行,時刻保持室內環境的舒適,依托于AI分析的安防系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安全事故隱患。積極踐行“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序廳1層設有休息平臺,2、3層配有咖啡廊,展覽館6層設置對外營業的餐廳,供參觀者休息和就餐,這些場所的位置、基礎設施的logo圖標在電子地圖上標注清晰都可以通過智能導視一體機查看。
動與靜相結合,共賞中華瑰寶“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工藝美術展”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開館首展,也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殘奧會系列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大國匠作”“曠古遺音”“萬方樂奏”“絲路丹青”“粉墨傳奇”“藉器傳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塊,共陳列展出了1298件(套)珍品,包含了工藝美術、傳統樂器、金石篆刻、戲曲演出等多種門類。展覽設計了多種具備藝術內涵且表現形式動靜結合的展陳方式來展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工藝美術珍品。
一層南區“大國匠作”展廳中,展覽了四件古往今來難得一見的國寶級翡翠珍品,分別是山子《岱岳奇觀》、花薰《含香聚瑞》、提梁花籃《群芳攬勝》和插屏《四海騰歡》。這四件作品是新中國玉雕史上唯一一項國家工程,由四十多位技藝精湛的大師能手和數十名專家學者組成的顧問團隊歷時八年共同創作完成。在展館人流量較多時,可以通過觸摸查詢機優先查詢四件珍寶的詳細資料和圖片,后期有其他珍寶也可隨時更新,輔助觀眾多方式、多途徑獲取信息,在查看信息的同時,滿足了體驗感。
其他的展廳還展出了許多重量級歷史文物與工藝佳品,在“曠古遺音”板塊,晚唐“枯木龍吟”琴、宋代“鳴鳳”琴等31張古琴首度集體亮相;“絲路丹青”板塊展出了源于龜茲、高昌、敦煌等23處壁畫遺跡的臨摹70件;“粉墨傳奇”板塊體會中國戲曲藝術之韻;“藉器傳文”板塊鑒賞百位篆刻作品。現場觀眾不但可以使用手機掃碼查看、收聽展品的講解 ,還可以通過拓本 、書法 、篆刻等互動交流環節體驗豐富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弘揚傳統文化審美風尚,彰顯新時代文化發展風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美術技藝,伴隨著時代發展持續不斷衍變,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作為國家建設的重點文化設施,承擔著收藏保護、展覽展示、學術研究、公共服務、交流合作的職責,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成果。觀眾通過觸摸查詢機除了瀏覽藏品,了解展館建筑布局、建設背景、作用價值等信息也十分重要,通過智能導視建立起觀眾與展館之間的緊密聯系,及時更新的導視系統,能加大對于展館形象的宣傳力度。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把豐富多彩的館藏珍品展示出來并傳播推廣出去,對于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樹立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義,填補了我國工藝美術和非物質遺產國家級博物館的空白。
下一篇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