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形硯
硯臺與筆、墨、紙合稱文房四寶,是中國傳統書法的必備用具。在寶興縣穆坪貢硯非遺工坊,有這樣一位非遺傳承人,他用巧奪天工的手藝,在貢硯之上精雕細琢,展示傳統文化的古韻之美,傳續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他就是寶興縣穆坪硯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李大剛。
千里之外
寶興女婿結緣穆坪硯
初見李大剛,其純正的四川口音很難讓人相信,他竟然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東北人。
談起自己為何來到寶興,如何與穆坪硯結緣的故事,這位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四川技能大師、寶興縣穆坪硯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2001年,我跟隨家人來到雅安,這里愜意的生活和舒適的氣候條件,令我十分喜歡,于是就留在了妻子的家鄉寶興縣,一待就是二十多年?!被貞浲拢畲髣偵袂閯尤荨?/p>
從小喜歡繪畫的李大剛,一直對雕塑情有獨鐘,2007年他開始跟著當地師傅學習石雕雕刻技藝。
李大剛正在雕刻硯臺
“在學習雕刻過程中,看到師傅們用外郎石雕出的硯臺特別漂亮,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外郎石?!闭劦侥缕撼幈澈蟮墓适?,李大剛繼續說道,“這一方小小的硯臺看著平平無奇,其實早在清朝道光年間,穆坪硯就曾作為貢品被運送到京城,道光皇帝使用后愛不釋手,連連稱贊,是名副其實的‘貢硯’?!?/p>
據李大剛介紹,來自寶興縣蜂桶寨鄉外郎坪的外郎石,色澤鮮明,紋理細膩,具有耐雕性,研磨出的墨色油光豐富、富有層次感,保存時間久,自古就被看作是制作硯臺的上好原料,所以穆坪硯也稱外郎硯。從那時起他就對制硯產生了濃厚興趣,開始學習雕刻硯臺。
因外郎石采集點不同,每一方硯臺都有獨特的造型和色彩,制作穆坪硯一般為“隨石取樣”,工匠們根據石材原樣確定制硯規格,根據石材形態創作雕刻造型。
“這是一件鐘形硯,外表看起來很像一個編鐘,取意‘終身受益’。這塊石頭花色比較厚重,看起來很有氣勢,所以我在硯的兩面設計出麒麟的造型,麒麟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代表了吉祥,有著美好的寓意。”李大剛介紹,這一款鐘形硯耗時十幾天才完成。
在李大剛的工作室里,擺放著許多大小不一,形態各樣的穆坪硯。不僅有氣勢磅礴的大硯臺,還有結合大熊貓文化制作的貓掌硯臺,小巧精致,方便攜帶。
心中熱愛
肩負責任申報非遺
“這個硯石需要先拋光,然后再進行造型上的精雕。”只見李大剛戴上眼鏡,坐在操作臺前,手持刻刀,開始對新作品進行雕刻。一錘一鑿鏗鏘有力,一筆一刀刻出山水風光。
李大剛介紹,制作一件成品穆坪硯,需要經過選料、畫堂、制坯、設計、粗雕、精雕、打磨拋光、刻銘、制款,每一步驟缺一不可,哪怕是一件簡單小巧的硯臺,也需要花時間去構思造型。
在制作過程中,李大剛意識到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和見識,才能讓雕刻技藝有進一步提升。2019年,他加入了四川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與更多專家進行交流,宣傳推廣穆坪硯。
“硯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來制作,有時候一坐就是一整天,經?;氐郊抑苯永鄣乖谏嘲l上不想起來。”說起制硯的艱辛,李大剛伸出自己的雙手,由于常年握刀刻硯,他的雙手布滿了又厚又硬的老繭。
李大剛說,能堅持下來,全靠一個秘訣——熱愛。因為熱愛,才支撐起他用無數個日夜潛心研究穆坪硯雕刻技藝,因為熱愛,讓他開始思考這項技藝的發展方向。“寶興縣做穆坪硯雕刻的都是幾十年的老師傅,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傳承與發展,這門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很有可能就會失傳?!崩畲髣倹Q定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因此萌生了申報非遺的想法。
“心有所想,老天會給你機會?!?022年,李大剛向寶興縣文化館相關負責人咨詢了申報事宜,他開始收集完善穆坪硯相關資料,編寫發展規劃,從領導調研、現場勘查,到專家評審,過五關斬六將,幾經努力,讓穆坪硯制作技藝成為縣級非遺項目。2023年,李大剛被評為寶興縣穆坪硯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
穆坪硯制作技藝縣級非遺項目申報成功后,李大剛趁熱打鐵,又申請了市級非遺項目。今年8月27日,《第六批雅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穆坪硯制作技藝成功入選。
目前,李大剛正在進行穆坪硯制作技藝省級非遺項目申報工作。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李大剛卻一直在堅持,問他原因,他只是笑笑說,“因為熱愛啊,我還會繼續往上申報?!?/p>
不畏艱難
傳承技藝任重道遠
形似熊貓掌的硯臺
人生如硯,如琢如磨??菰飭握{的硯臺雕刻工作,讓不少年輕人避而遠之,這也是穆坪硯制作技藝傳承的一大難題?!翱此剖侨嗽诘窨淌^,其實也是石頭在磨人?!崩畲髣偢锌?。
在李大剛開設的穆坪貢硯非遺工坊,招收了6名徒弟系統學習穆坪硯雕刻技藝。其中有一位年輕的“00后”徒弟,雖然年紀小,卻是學習時間最長的一位。
“我跟著師父學習了五年多,非常有幸遇到一位好師父,在技術上只要遇到不懂的我就會向他請教?!苯衲?1歲的舒紅鈔,如今已經能憑借這門手藝掙錢養家。“從師父身上不僅學到了硯臺雕刻的技藝,更從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對這項非遺技藝的熱愛當中獲益良多。正是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師徒傳承,才能讓這項非遺技藝走得更遠?!?/p>
不僅如此,近年來,李大剛的工作室還與院校、協會建立產學研體驗機制,吸引更多年輕人對穆坪硯產生興趣,并參與到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去。
為了讓穆坪硯不斷與時俱進,李大剛針對硯臺原料進行歸納整理,通過精密的科學儀器,對原料的物理特性進行科學系統檢測,將石材進行等級區分,以求達到最佳雕刻效果,滿足新時代人們對硯臺品質的需求。
“每一種花色的原料我們都進行了檢測,最好的用作硯臺,剩下的可用作其他種類的文房用品。文房用品遠不止筆墨紙硯,總共有40多種,可用途徑有很多。”李大剛介紹,現在他正在做一套“文房雅器”資料收集,并且開始籌備整理硯臺相關內容的課件,希望通過與各大院校、社會團體深度合作,采用產學研的文旅發展方式,向外界推廣穆坪硯,興旺這一項寶貴的非遺技藝。
非遺傳承任重而道遠,李大剛說:“作為穆坪硯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我將肩負起這項歷史責任,盡己所能讓穆坪硯走出寶興,助力鄉村振興。”
雅安市融媒體中記者 徐怡
在寶興縣穆坪貢硯非遺工坊,有這樣一位非遺傳承人,他用巧奪天工的手藝,在貢硯之上精雕細琢,展示傳統文化的古韻之美,傳續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他就是寶興縣穆坪硯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李大剛。2023年,李大剛被評為寶興縣穆坪硯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人生
陳玲)9月6日,湖南衡陽市非遺傳承人業務培訓班暨年度績效考核動員大會在常舉行,湖南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陳友材強調衡陽市非遺工作抓住了牛鼻子,通過培訓會明確傳承人的權利、責任和義務,曬出真本事,全面展示傳承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4人,其中衡陽市級
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有9名到目前為止,長沙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有9名,除新入選市非遺傳承人的邱少求曹明珠和劉坤庭之外,還有劉愛云湘繡曾金貴長沙湘劇曹汝龍長沙湘劇鐘自奇瀏陽花炮制作技藝;161人其中國家級9人,省級15人,市級
1、7月6日,湖州師范學院文學院“遺韻焯爍 熠于今朝”湖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近日進行了湖州琴書湖州市非遺的專訪,由于湖州琴書非遺傳承 人周芝琴老人身體欠安,故而聯系到周芝琴老人的入室弟子邵玖佳老師進行專訪 今日。2、邵玖佳
1象莊秦氏婦科始創于清朝中葉嘉慶年間洛陽非遺傳承人,已祖傳十代,有二百多年歷史因秦家人世代居住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鄉象莊村,獨創中醫婦科,聞名華夏,且世世代代祖傳,故而得名 “象莊秦氏婦科”“象莊婦科”2飛騰八。身后,71歲的非遺傳承人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