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日照11月7日訊(通訊員 魏代武)為了進一步推進“非遺文化”進校園,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不斷豐厚學校文化底蘊,豐富學校“孝德”文化發展內涵,11月7日,非物質文化遺產“舞獅”走進莒縣第三實驗小學啟動儀式在學校操場舉行。莒縣教育局、文體廣電局、文化館相關領導出席了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學校領導向關心和支持學校發展的各位嘉賓表示了衷心的感謝,并回顧了一年來學校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積極推進“羅漢地功拳”等非遺文化進校園,學校文化建設所取得的成績。非遺文化傳承人棋山“醒獅團”第三代傳人陳汝利老師介紹了“醒獅團”的發展歷程,對學校大力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做法表示贊賞,他表示要充分發揮一技之長,積極參與到 “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中來,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傳承民族優秀文化貢獻力量。
學校“龍獅”社團進行了舞龍舞獅表演。在陽光的輝映下,兩條長龍金光閃閃,昂首挺胸,氣勢非凡。伴隨著喜慶的民族音樂,同學們動作協調一致,兩條巨龍上下翻飛舞動,在磅礴的氣勢中盡顯靈動的神韻。“舞獅”表演中,大獅子威武剛猛,小獅子俊俏玲瓏。在鑼鼓聲中,小獅子們聚在一起,搔癢、舔毛、抖動、翻滾,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充滿了兒童情趣。師傅們的“武獅”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竄桌子、吐繡球……展示了高超的動作技巧,迎來觀眾們陣陣喝彩。
接下來,板胡老師崔金和他的學生陳清瑤共同為大家演奏了《紅軍哥哥回來了》,清亮的音色,婉轉悠揚的曲調,加上高超的演奏技巧,將樂曲優美細膩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最后學校武術社團的同學們還為大家表演了羅漢地功拳24式。
此次非遺文化 “舞獅”進校園活動,是莒縣第三實驗小學繼“羅漢地功拳”進校園項目之后,推出的又一項非遺文化進校園項目,對推動學校文化建設,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豐富了學校課程,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豐厚了學校發展內涵,學校將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加強非遺文化展廳和傳承活動室建設,讓非遺文化綻放她獨特的魅力,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
上一篇
“舞獅”進校園活動,是莒縣第三實驗小學繼“羅漢地功拳”進校園項目之后,推出的又一項非遺文化進校園項目,對推動學校文化建設,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1、點獅成金非遺舞獅,好運連連!錦繡中華攜手非遺舞獅團,將帶給大家精彩非遺舞獅的梅花樁舞獅表演,感受醉美中國年!庚鼠大巡游 時間14302020125130期間地點深圳錦繡中華主環道 錦繡中華過年不止有大紅燈籠高高掛,還有上百人非遺舞獅;據
2湖北咸寧90后小伙丁力是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在創作中常州非遺舞獅,丁力以傳統文化為素材常州非遺舞獅,目前已創作出敦煌莫高窟大唐西域記等系列作品3劉超杰是浙江省湖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武術隊舞獅團里的一名“獅頭”常州非遺舞獅,學習南獅已有
1、舞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非遺舞獅,藤縣舞獅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中華文化奇葩之一藤縣舞獅傳承至今已有約1500年歷史,舞獅技藝融武術雜技舞蹈于一體,在民間深受民眾喜愛在近代鼎盛期,當地舞獅隊伍。2、據表演醒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