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30日起,“二十四節氣”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全國共有39個項目躋身世界級非遺,項目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31項細數江蘇那些世界級非遺,你知道幾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1項。
而在這39項非遺里,
江蘇本土出產以及與江蘇有關的
文化瑰寶占了8項,
數量上居全國第一!
不看不知道,
江蘇味兒的世界級寶藏竟然有這么多!
1、昆曲
昆曲,又稱昆劇、昆腔、昆山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昆曲發源于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后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昆曲在2001年首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體驗地:南京-江蘇省昆劇院;蘇州-江蘇省蘇州昆劇院
2、古琴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于八音中的絲,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2003年11月7日,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第2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古琴發展史上的眾多流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發源于江蘇。如揚州的廣陵派、常熟的虞山派、南京的金陵派、南通的梅庵派、蘇州的吳門派、鎮江的夢溪琴館和徐州的銅山琴館。
管平湖、梅曰強、劉少椿等大師也出生在江蘇并長期在江蘇活動,因此,江蘇當之無愧的是古琴藝術的大省。其中常熟又被成為“古琴之鄉”,首屆中國古琴藝術節就曾在這里舉行。
體驗地:南京-金陵古琴館;蘇州-常熟古琴藝術館;揚州-古琴一條街;鎮江-梅庵派古琴藝術館
3、剪紙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和最為流行的漢族傳統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2009年剪紙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江蘇剪紙自北向南主要分布于徐州、揚州、南京、常州金壇和和南通一帶,已有千年歷史,其中尤以揚州剪紙和南京剪紙的歷史跨度最長,影響最大。另外,徐州邳縣的剪紙也是全國南方派秀麗多姿的代表風格之一。
體驗地:揚州-揚州剪紙博物館;南京-南京市工藝美術大樓、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夫子廟;常州-金壇刻紙研究所
4、端午節
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有趣的是,“中國端午節”的申遺是由“三省四地”聯合打包——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及湖南汨羅市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蘇州市的“蘇州端午習俗”。其中,蘇州端午節的習俗與其他地區紀念屈原不同的是,紀念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并且習俗出現較其他地區早300多年。
體驗地:蘇州
5、雕版印刷
作為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印刷形式。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剛經》(現藏大英博物館),不過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約2000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中國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9年揚州雕版印刷作為雕版印刷技藝的核心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體驗地:南京-金陵刻經處經版樓;揚州-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
6、傳統木結構營造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是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漢族傳統建筑是以木結構框架為主的建筑體系,以土、木、磚、瓦、石為主要建筑材料。營造的專業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磚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畫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為諸“作”之首,在營造中占主導地位。
這種營造技藝以師徒之間“言傳身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延承至今。2009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筑研究所負責申報的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蘇地區的代表性技藝為蘇州香山幫,香山幫是我國古建史上一個著名的建筑流派,集木作、水作、磚雕、木雕、石雕等多種工藝為一體,尤其以木工見長,有“天下木工皆出于香山”的美譽。
體驗地:蘇州-怡園、嚴家花園
7、蠶桑絲織
蠶桑絲織是漢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五千年來,它對中國歷史作出了重大貢獻,并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更好地保存保護祖先留下的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浙江、江蘇、四川三省聯合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為項目由中國絲綢博物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正式入選。
5000多年前,江蘇先民已經從事絲綢生產,1840年以后,近代機器絲綢工業在江蘇悄然興起。江蘇地區的代表性技藝為蘇州緙(kè)絲織造技藝、宋錦織造技藝。
體驗地:蘇州-蘇州絲綢博物館
8、云錦
云錦又稱南京云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至今已有1580年歷史。因色澤光麗燦爛,狀如天上云彩,故名云錦。云錦區別于蜀錦、宋錦的重要特征是大量用金(圓金、扁金)做裝飾,用色豐富自由,紋飾醒目。其品種主要有三類,即庫緞、庫錦、妝花。
現代只有南京生產,稱為“南京云錦”。現在只有云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一直保留著傳統的老式提花木機織造,于2009年9月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體驗地:南京-江寧織造博物館、南京云錦博物館
事實上,除了這些世界級瑰寶,江蘇還擁有數量龐大的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你意猶未盡,還可以搜索紀錄片《非遺江蘇》,了解更多!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細數江蘇那些世界級非遺,你知道幾個?江蘇本土出產以及與江蘇有關的江蘇味兒的世界級寶藏竟然有這么多!古琴發展史上的眾多流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發源于江蘇。管平湖、梅曰強、劉少椿等大師也出生在江蘇并長期在江蘇活動,因此,江蘇當之無愧的是古琴藝術的
1 常州評彈常州評彈江蘇非遺保護,是江蘇評彈江蘇非遺保護的重要流派之一江蘇非遺保護,具有深厚的藝術底蘊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常州評彈能夠通過情感真摯語言生動音樂協調等方式,傳遞出當地的文化和情感,在江南地區廣受歡迎2 華陽彩燈戲華陽彩燈戲是;四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