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為進一步提高居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6月13日下午,龍崗區非遺作品展示廳在龍城街道盛平社區御窯館舉行揭牌儀式與香道及洞簫等相關非遺展演活動。
據悉,始建于1932年的昇齊樓是見證深圳民居發展史的活化石,承載著龍城人諸多的紅色記憶。龍崗區非遺作品展示廳就設在該樓二期的御窯館試點“非遺在社區” 龍崗區非遺作品展示廳在龍城盛平社區揭牌,居民在欣賞非遺作品,聆聽傳統文化的同時,更可以近距離感受這座建筑所蘊含的文化底蘊。此外,作為“非遺在社區”的試點單位,以及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陶瓷新粉彩花鳥技藝傳承保護基地,龍崗區文化館御窯分館內的陶瓷新粉彩花鳥技藝更是龍城街道挖掘培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該技藝不但具有明顯的手工技藝特征、傳承與創新特征,以及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工藝研究價值和經濟價值,也是一種弘揚中華文化、提高居民審美情趣的新窗口。
本次揭牌儀式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龍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系列活動之一。6月12日至18日,包括陳氏金屬鏨刻技藝、李氏金銀手工鑲嵌技藝和陶瓷新粉彩花鳥技藝非遺文化講座、陶瓷新粉彩花鳥技藝體驗活動等在內的非遺傳承系列活動將“走”近龍城居民身邊,讓居民在學習與創作過程中,學習與弘揚非遺,感受龍城非遺的魅力。
編輯 姚靜霞 審核 汪新林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我與我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是文化傳承人》大家紛紛表示,此次演講比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青少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借助演講和講述的形式,不斷去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交流表達能力。
宿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特產名吃也非常的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宿州最有名的5種小吃,每種都是宿州人的心頭愛,看看你吃過哪幾種?SA湯是宿州市的金牌小吃,同時也是宿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宿州本地,這幾種小吃都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