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在皖北臨泉,人們除了趕大集、備年貨,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活動也活躍起來。農歷臘月二十八的上午,陽光明媚,溫暖如春。臨泉縣長官雜技小鎮花戲樓門前的廣場上歡聲笑語,鼓舞悠揚。一場具有皖北濃郁特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肘閣表演熱鬧舉行,《花木蘭從軍
為了迎接2023年的到來,辭舊迎新之際,德清縣雷甸鎮殘聯、綜合文化站、社工站、工會、中興社區幸福鄰里、晨曦社工在水產社區文化禮堂共同舉辦了“喜迎新春慶佳節 共建幸福新家園”-迎新主題晚會。 國風越韻—戲曲表演 “以前過年就是搭個抬看電影聽戲曲的。”前來參加晚會
原標題:非遺展示 望海祈福 新春燈會 2023秦皇島市“文化進萬家非遺過大年”活動來啦! 非遺展示 望海祈福 新春燈會 2023秦皇島市“文化進萬家非遺過大年”活動來啦! 1月14上午,恰逢農歷臘月二十三小年,在昌黎縣東山公園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地秧歌在廣
原標題:盧氏縣:非遺過大年 民俗鬧新春 盧氏縣:非遺過大年 民俗鬧新春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小萍 王萬紅 通訊員 崔麗娜 春節漸近,年味日濃。盧氏縣五里川鎮的文化活動熱熱鬧鬧開展起來,印年畫、蒸花饃、做新衣……品味的是年的味道,難忘的是鄉愁,人間煙火氣,
新華社南寧1月20日電(記者郭軼凡、吳思思、黃浩銘)鏡頭中,一張紙、兩把剪刀、三五分鐘,巧手翻飛間一只憨態可掬的福兔窗花便剪好了;鏡頭外,工作室里的香囊、服飾、紙傘等剪紙文創產品令人目不暇接,把這間算不上寬敞的農家屋擠得滿滿當當。 鏡頭里的人是羅華清,
作品《玉兔迎春》寓意多福、多壽、多子。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南京1月20日電 (徐珊珊)在江蘇南京有一位“指尖”上的非遺傳承人陳耀,他用五十多年的時間,制作了數不盡的剪紙作品,每一張剪紙背后都有一段寓意、故事,蘊藏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可以說是“一份難求”。記
陳君凡正用木槌制作“燕皮”。康磊攝 人民網福州1月21日電(錢嘉禾、實習生康磊)“快來坐坐,進來吃碗熱乎乎的肉燕!”農歷臘月廿九,走進福州三坊七巷,巷口老鋪傳來木槌聲聲。循聲而去,只見一名身著傳統服飾的手藝人,正扎著弓箭步,邊吆喝邊揮舞手中的木槌,敲打砧板上的
兔年新春,濟南廣播電視臺聯合鄭州、西安等黃河流域多家城市電視臺,推出特別節目《古韻新春 黃河兒女過大年》,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主題,跨越兩千公里時空,聯袂為您帶來黃河文化積淀的萬千氣象、新時代的發展成就和異彩紛呈的新春民俗文化,奏響
河北日報客戶端 逛非遺市集,賞花燈璀璨 ——在北戴河區非遺市集和國潮藝術花燈節 “這個帶光澤的是白蝶螺,粉色的是胭脂螺,黃色的是萬寶螺,都是天然貝殼研磨加工成的,這里還有拼接款。”1月20日,北戴河區非遺市集上游客摩肩接踵,秦皇島市級非物質文
連日來,河北各地陸續推出一批年味濃、有特色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和產品,讓群眾感受春節“老味道”。 年輕手藝人正在為扎制的麒麟繪制牙齒。(受訪單位供圖) 在河北省黃驊市齊家務鎮大王莊村,手藝人們忙著扎制麒麟。“麒麟舞是我們這里的重要民俗文化,在新春佳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