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走進文昌)
原標題:海南周刊 | 文昌灰塑壁畫:非遺“出海”慰鄉愁
海口寰海閣騎樓建筑博物館酒店內的灰塑作品。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11月21日至30日,文昌灰塑壁畫作品展覽在海南省圖書館舉辦。集中亮相的60件灰塑壁畫作品,色彩艷麗、造型奇巧,主題積極向上,極具濃郁地方特色,讓市民游客飽覽非物質文化遺產風采。
灰塑壁畫,是文昌傳統建筑裝飾藝術。民間建造房屋時,文昌人喜好在房屋上部繪制壁畫,承載著主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盼。近年來,隨著建筑形式變化,這一流傳上百年的文化珍寶遭遇發展瓶頸,文昌灰塑壁畫傳承人們在技藝傳承中,不斷創新、求變,為灰塑壁畫尋求發展新路徑。
海口寰海閣騎樓建筑博物館酒店內的灰塑作品。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取材廣泛
“本次展出的灰塑壁畫多取材于民間喜聞樂見的祥禽瑞獸、花卉植物、吉祥圖文等紋樣,富有吉祥寓意,寄托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文昌市文化館館長曾小寧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本次展覽作品由文昌市群眾文化藝術愛好者、非遺傳承人、業余美術愛好者創作,是民間灰塑壁畫優秀成果的集中展示。
灰塑《龍躍云津》許達聯創作。受訪者供圖
在展廳內,灰塑藝術家許達聯創作的灰塑《龍躍云津》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看。展示臺上,經立體雕琢而成的一頭紅棕色蛟龍回首瞠目,似騰云駕霧,呼嘯而起,形象鮮活靈動、栩栩如生。
“把這個形象做在房頂上,教育子孫后代要像蛟龍一樣,努力奮斗,突破劫難,最終取得成功,是望子成龍的意思。”許達聯說,蛟龍、祥云、牡丹等吉祥元素通常是灰塑的取材點。例如,正廳主梁正下方常雕刻仙桃、牡丹、花籃等圖案的灰塑;屋檐、屋脊上,則常常裝飾著廣曲蛟、圈草尾、祥云造型的灰塑。這些灰塑用石灰造型后,再上色,形成漂亮的彩塑,具有美化效果。
專攻平面壁畫的文昌灰塑壁畫藝術家黃心寬取材山水草木,創作6幅色彩艷麗的風景壁畫參展。其作品《山光水色》《深谷晨韻》等畫作,描繪出一派鳥語花香的山水世界。
黃心寬介紹,當地人喜歡在住宅正廳橫廊里,畫上象征喜慶吉祥的喜鵲和梅花,象征高尚品德的松、竹、梅,寓意金玉滿堂的金魚和海棠等。在正廳大門的西側墻上,則畫上“獅子戲球”圖案,門窗上方常畫有象征延年益壽的松鶴和象征富貴的牡丹花。
由于主人喜好不同,壁畫選材也不盡相同。一些宅院會在墻上繪制主人的創業故事或家族歷史。例如,文昌韓家宅里的壁畫,將當年家族的興旺發達和先人下南洋創業史描繪得惟妙惟肖。在韓家宅第一間橫屋的墻上,壁畫內容是主人在泰國興建的豪宅圖案,那是一座南洋風格的建筑物。
海口寰海閣騎樓建筑博物館酒店內的灰塑作品。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蜚聲海外
曾小寧介紹,目前文昌有灰塑壁畫師30多人,其中6位市級非遺傳承人。這些壁畫師時常被海外華僑邀請到國外繪制壁畫,為華僑一解鄉愁的同時,將這門民間建筑裝飾藝術傳播得越來越遠。
潘先良是文昌灰塑壁畫非遺傳承人之一。數十年來,他先后下東南亞數次,給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眾多民居和廟宇畫過壁畫。
2012年年初,潘先良一行8人,從海南去到馬來西亞吉隆坡,為正在建設的樂圣嶺天后宮繪制壁畫,一干就是一整年。
“我又看到了故鄉的顏色,實在太激動了。”樂圣嶺天后宮翻修一新后,瓊籍海外僑胞蜂擁而至。看到故鄉人畫的壁畫后,80多歲的文昌籍海外僑胞符洪國握著潘先良的手,激動地說:“你的壁畫,讓我想起小時候在故鄉老房子里玩耍的舊時光。你把故鄉那絢麗的鄉愁帶來了。”
除了到馬來西亞樂圣嶺天后宮繪畫,這幾年,潘先良也經常到泰國繪制壁畫。“有時候,我們三四個人一去就是半年。”對于國外這種“大單”,潘先良坦言,畫師名氣不夠大是接不到的。
“文昌壁畫師的技藝,在海南堪稱一流。近年來,很多東南亞國家的華人華僑,大多從文昌邀請壁畫師出國繪制壁畫。”曾小寧表示。
灰塑《壽比南山》 潘先良創作。受訪者供圖
繼承中創新
在文昌,一條老街,就是一部歷史;一處壁畫,就是這部歷史的文脈。文昌孔廟、韓家宅、十八行村古民居等文昌市大量古建筑中,至今仍保存著大量繪制上百年的壁畫,供后人觀摩學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蓋房子時對壁畫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如今的文昌壁畫師,在題材、構圖、表現手法、色彩等方面,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創新。
“過去,畫師們使用的顏料都是天然礦物質石粉,色彩只有土黃、土紅、奶藍、墨色四種基本色,優點是固色持久,可以保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許達聯說,隨著時代發展,畫師們博采眾長,開始混用水彩、丙烯等顏料。與礦物質相比,這些顏料雖然留存時間短,但色彩更加艷麗。這種新的變化,為民居壁畫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創作空間。
然而,隨著建筑方式改變,高樓越來越多,傳統建筑越來越少,民居壁畫式微。如何讓文化瑰寶得以傳承,讓更多人認識灰塑壁畫,進而傳承保護好這門手藝,成為文昌的非遺傳承人們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
2021年4月,許達聯在海口898藝術村開了工作室,一方面是承接項目,一方面是作為文昌民居壁畫的展示平臺。
海口寰海閣騎樓建筑博物館酒店內的灰塑作品。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當海口寰海閣騎樓建筑博物館酒店來找許達聯參與設計時,他覺得這是一個讓傳統灰塑民居再現光彩的契機。他希望借此機會,讓民屋壁畫走出鄉野,走進城市,出現在像騎樓老街這樣的網紅旅游景點,讓更多人看到民屋壁畫的美。
許達聯和其他灰塑壁畫師還創新地將創作從墻上搬到了木板上,方便移動和攜帶。文昌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也想了不少辦法,舉辦展覽,定期組織文化交流,在校園里設壁畫基地,定期為師生們授課。
許達聯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灰塑壁畫藝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即便已經年過古稀,自己還是要不斷學習、琢磨,堅持練習,才能讓灰塑壁畫跟上時代的審美,讓更多的人了解灰塑壁畫、喜愛灰塑壁畫、傳承灰塑壁畫。
作者:余小艷
來源:新海南客戶端、海南日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我覺得推薦非遺進校園是一項非常好非遺傳承進校園的政策非遺傳承進校園,可以讓學生從小就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也可以讓學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和生活;9月15日下午,由市旅文局主辦,瓊臺師范學院承辦,海口市非物
近期廣東推出海口非遺文化展示館十景了一些非遺文化主題旅游線路海口非遺文化展示館十景,結合傳統文化實現了旅游海口非遺文化展示館十景的線路,那么究竟有哪些非遺主題旅游線路推出了呢,具體都是涉及了哪些范圍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近日,廣東推出了首批
非遺中華團隊創始人李漯民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李漯民非遺,于北京時間2022年1月20日零時20分在海口逝世李漯民非遺,享年60歲李漯民先生患病期間和逝。民非水火不生活李漯民非遺,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活動詳情開幕式活動主會場活動精彩紛呈 據了解,作為歡樂節重頭戲的開幕式將于12月23日晚在海口騎樓老街舉行屆時,現場將有南洋主題歌曲表演水巷口之夜舞蹈快閃瓊劇非遺文化表演海南雞飯節沉浸式風味市集等精彩活動三亞非遺文化;景區由非遺村甘什黎村谷
1、此圖是非遺豆豉我們的手繪作者馬千笑上周親赴先市鎮現場考察創作的上周我們為讀者介紹了黃豆“豆變”的主脈,其余脈還有很多,如以黃豆為原料釀制的醬油和豆豉是川菜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在川菜的烹飪中,運用**泛的要數德陽非遺豆豉;梓潼的文昌洞經古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