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肅非遺精品頻赴海外 傳統鄉土文化展魅力
中新社蘭州4月28日電 (記者 丁思)憶起第一次赴俄羅斯交流的經歷,60歲的甘肅剪紙藝人王永蘭仍有些激動,“外國人對古老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非常喜愛,并且了解很多,這是我沒有想到的。”
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多彩文化在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甘肅文化對外交流日益活躍,在海外掀起一股熱潮。
2018年4月,甘肅非遺精品赴俄交流歸國匯報展在蘭州舉行。甘肅32位非遺傳承人和民間藝術家通過彩陶、木雕、刻葫蘆、刺繡、裕固族服飾、掐絲琺瑯畫、泥塑、剪紙等22個門類近300件展品,為俄羅斯民眾展示了神秘而多元的中華文化。
此行去俄羅斯交流的甘肅70歲泥塑藝人李國柱,“農家家務事”“民間婚俗”“新年習俗”等場景都經過他的巧手“真實再現”,作品《拾糞》被俄羅斯人收藏。“他們覺得這種很土的東西才有生活氣息,很有意思。”李國柱說,4月底他們還將前往法國進行非遺展出。
近年甘肅非遺不斷“出海”。2015年,甘肅在香港舉辦“根與魂”――甘肅非遺展演活動。2016年,甘肅在埃及舉辦“甘肅文化周”活動,在開羅、法尤姆兩地舉辦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甘肅民族風情歌舞表演活動。2018年,甘肅將道情皮影、隴繡等帶去盧旺達、坦桑尼亞、毛里求斯,舉辦2018年“歡樂春節”展演活動,讓當地民眾體會隴原遺韻。
甘肅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副處長劉衛華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非遺文化向海外民眾展示了中國多姿多彩的古老民俗。
甘肅非遺主動“出海”的同時,也吸引海外民眾前來中國探訪、了解神秘的東方文化。在甘肅蘭州生活八年的俄羅斯教師奧莉婭便是其中一位,癡迷中華文化的她,學習漢語,探訪各地風土人情。
近日,奧莉婭帶著留學生參觀了在蘭州展出的藏族唐卡。她說,“中華文化豐富多樣,有著獨特的魅力,它是外界了解中國最為直接的窗口,也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截至目前,甘肅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8項,省級代表性項目493項;有41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有617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完)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高唐老豆腐是山東聊城高唐縣的非遺美食,素有”要長壽,吃豆腐”的說法呢!不管是建水豆腐的古法技藝,還是徽州毛豆腐的別樣風情;無論是高唐老豆腐的皇家典故,還是小蔥拌豆腐的清白品格,每一道豆制品美食背后,都承載著獨特的地方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非遺手工制作活動是一項極具文化魅力和創意的活動,它涵蓋了眾多中國傳統工藝和民間藝術的精髓。親手制作香篆,不僅可以感受香道的獨特魅力,還能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腰扇制作:體驗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親手制作一把精美的腰扇,感受其獨特魅力。你可以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