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郭昊奇)廣東省方志館將于5月20日下午舉行“‘學方志文化,習非遺技藝’之中國版畫體驗”公益活動。您是否想了解中國版畫的發展歷史,親身體驗它的刻畫過程呢?快來省方志館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感受中國版畫的獨特魅力吧!
版畫是發祥于我國的一種印刷方法,由于其可復制的特性,在古代用來印制插圖、年畫、箋譜、畫譜等刻板畫、印版畫 來廣東省方志館開啟非遺體驗之旅,對圖像傳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印刷的成品,能保持原作的風格達到亂真的效果,被譽為“再創造的藝術”。中國版畫分為平凹凸漏四個版種,也就是石版、銅版、木版(總體是木板這種材質,也有紙版、膠版雕刻橡皮)、絲網版,并且四個版種技法方面互不相同。
廣東版畫在中國版畫史上占重要的地位。據道光《廣東通志》和張國淦《中國古代方志考》記載,宋代廣東各地的圖經有58種,并有刻本出現。20世紀早期,廣東藝術家在新興木刻運動中的起到中堅作用,涌現出如黃新波、李樺、野夫、彥涵、古元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版畫大家,廣東成為引領全國的版畫大省。廣州、佛山等地是廣東版畫的重鎮,佛山木版年畫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西關版畫區級傳承人楊力全。
本次活動由西關版畫區級傳承人楊力全主講。楊力全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從事版畫工作25年,近年來在廣州積極承擔各大專院校、中小學、民間社團的非遺課程的教學和培訓活動,逐漸積累一系列教學與文創活動的經驗。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高唐老豆腐是山東聊城高唐縣的非遺美食,素有”要長壽,吃豆腐”的說法呢!不管是建水豆腐的古法技藝,還是徽州毛豆腐的別樣風情;無論是高唐老豆腐的皇家典故,還是小蔥拌豆腐的清白品格,每一道豆制品美食背后,都承載著獨特的地方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非遺手工制作活動是一項極具文化魅力和創意的活動,它涵蓋了眾多中國傳統工藝和民間藝術的精髓。親手制作香篆,不僅可以感受香道的獨特魅力,還能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腰扇制作:體驗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親手制作一把精美的腰扇,感受其獨特魅力。你可以親手
非遺集市作為展示和傳播新疆非遺的重要平臺,能夠進一步推動非遺傳承與發展,讓更多人了解、珍視并參與,共同守護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吐魯番剪紙非遺傳承人季玉蘭表示參與首屆民間藝術季非遺活動,我感到非常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