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東莞人在逛振華路老街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去老店里買一杯青麻茶,濃郁而不膩的口感解渴生津,潤腸通便,而這種茶,竟然已經在東莞流傳了近400年。
青麻茶是東莞地區非常受歡迎的傳統美食,將麻子仁磨碎之后用清水重開,然后去渣加上白糖,味道清甜,還有潤腸清熱的效果,在粵港澳地區流傳了400多年歷史;而當初為了紀念北帝誕辰創辦的巡游活動,經過數百年流傳,至今已發展成為當地特色民俗活動。近日,東城街道的傳統“火麻仁茶飲料制作技藝”及民俗“溫塘游會”入選為東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一時傳為佳話。
據了解,東莞地處嶺南,氣候炎熱,在北回歸線附近,土壤適合火麻仁生長,當地也有制作及飲用火麻仁茶的習俗。由于夏天人們出汗多,容易便秘。舊時,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左右,幾乎每戶人家的家庭主婦都會自制“麻茶”供家人飲用,以滋潤大腸。
史料介紹,火麻仁茶制作技藝主要包括清洗炒干、煮熟、研磨、過濾、制茶或制飲等工序。而本地技藝的獨特技巧則是將火麻仁殼與仁一起煮熟研磨,無需添加芝麻作為增香,故火麻仁香味純正。只有殼與仁的有機結合,才能發揮出火麻仁的藥食特性。
舊時,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一至初四,溫塘村民為了舉行紀念活動,會專門組成聲勢浩大的巡游隊伍,許多戲裝打扮的青年男女,裝扮成各種戲曲和傳說故事中的人物造型,進行“造型”巡游,目的是在春耕前進行祈福活動,希望耕作風調雨順,魚米豐收。
游會的隊伍一般會走街串戶、逐村游行,巡游期間,還會連續上演古裝大戲,其中包括多個曲藝社、文藝團體唱戲,有精彩絕倫的歌舞表演、經典的粵劇表演等。后因種種原因中斷了六十多年。
2009年,在社會熱心人士努力下,溫塘社區重新恢復這項傳統,并定名為東城溫塘游會文化節。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年舉辦,后改為每三年舉辦一屆。
而今,溫塘社區已成功舉辦了五屆游會文化節,每屆參加游會人數達1200人,游會項目達三十多個,服飾各異的巡游隊伍以及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演出活動更是吸引眾多市民前來參與,群眾喜慶氣氛異常高漲。
美食與文化、歷史與人文的完美交織,讓東城這兩個非遺富有獨具魅力的藝術感和文化感,它們既是東莞歷史文化的縮影,也是東城人民文化傳統的積淀,需要繼續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接下來,東城將進一步推進“了解非遺、重視非遺、愛上非遺”工作,讓傳統非遺在當代釋放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魅力。
來源:南方+
下一篇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非遺手工制作活動是一項極具文化魅力和創意的活動,它涵蓋了眾多中國傳統工藝和民間藝術的精髓。親手制作香篆,不僅可以感受香道的獨特魅力,還能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腰扇制作:體驗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親手制作一把精美的腰扇,感受其獨特魅力。你可以親手
相約花朝為主題的文化盛宴如期綻放。“我已經連續三年來參加花朝節了,在這里我不僅展示作品,更講述非遺文化以及張店女紅坊背后的故事。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場持續兩天的非遺文化盛會,不僅搭建起非遺活態傳承的立體舞臺,更通過文化+旅游的創新融合,讓傳
幾十年來,他在保留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不斷錘煉繪畫雕刻技藝,用巧手妙思和匠心傳承,使別具特色的蒙古包以及蒙古族家具再次煥發出活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他定制蒙古包或蒙古族傳統家具,他所創作的作品曾多次獲得各類獎項,讓民族傳統技藝綻放新的光彩
在江南這片滋養了無數文人雅士的土地上,有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江南插花”,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新年注入了一抹春的色彩。在如今社會的快節奏下,江南插花依然能夠保持其獨特的魅力,得益于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的傳承與創新。正如“江南插花”這一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