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圖為9月6日,“中華頌--2023黃河非遺大展”在內蒙古展覽館開幕。劉文華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6日電 (記者 李愛平)9月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及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沿黃九省區文化和旅游廳聯合承辦的“中華頌--2023年黃河非遺大展”在內蒙古展覽館開展。
該展覽以“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為主題黃河非遺大展”內蒙古開展,包括“大河之魂”黃河非遺展覽、“大河之韻”黃河非遺展演、“大河之約”黃河非遺社教活動等內容。
“大河之魂”黃河非遺展覽分為“同源共生”“心手相傳”“錦繡和鳴”“滋養生息”四個部分,通過圖文敘述、實物展品、數字技術、技藝展示、互動體驗等形式,集中展示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形成的、各民族共享的、被廣泛認可并具有傳承創新活力的非遺項目200多項。
記者了解到,“大河之韻”黃河非遺展演,是從沿黃九省區中每個省區的傳統音樂、舞蹈、曲藝、戲劇等表演藝術類非遺項目中精選一個節目,主要包括鍋莊舞、古琴藝術、上黨八音會、太極拳、山東花鼓、呼麥、長調等。
展覽期間還將連續舉辦5場“大河之約”黃河非遺社教活動,邀請參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介紹、講述非遺項目知識及背后的故事。
本次活動由內蒙古展覽館、內蒙古藝術研究院(非遺保護中心)、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廣電局執行。活動期間,同步推出網上展廳。
張瑋)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內蒙古自治區各地非遺“云課堂”陸續開課。活動以“中華頌·非遺傳承文脈”為主題,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包括“啟動儀式”“內蒙古長城四季非遺展”“內蒙古黃河非遺美術作品展”、內蒙古“非遺購物節”線上展銷及“傳統手
文明匠心——亞洲非遺大展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系列文化活動之一的“文明匠心——亞洲非遺大展”5月16日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開幕,30位非遺大師的320件(套)作品集中亮相。不同國家的藝術品,展示了不同國家的民俗風情,從這一件件藝術品中,參觀者能感
按照“百項千件”創意作品展賽基本架構,立足“能展盡展、宜賽盡賽”原則,組織區內傳統技藝、傳統美術等方面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非遺作品創意制作和參賽展銷活動,共推選202名非遺傳承人、347件作品參賽。
不要第七屆非遺博覽會舉辦地點是濟南舜耕國際會長中心濟南非遺,位于濟南市舜耕路是不要門票的濟南非遺,市民和游客實名登記后都可以去參觀展覽時間是2022年8月25日到8月29日濟南非遺;弘揚和傳承濟南非遺了黃河文化,聚焦康養產業元素,凝聚上下游
1唐代“安史之亂”后青海非遺,吐蕃東進,控制青海非遺了青海全境,統治近200年五代十國時期,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復統一2宋代,唃廝啰勢力漸強,以青唐城今西寧為中心,在河湟洮地區建立了以吐蕃為主體的宗咯地方政權。可可西里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