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陽區金雞彩陶制作技藝進行現場展示。記者 李建國 攝
在和順古鎮舉行的《民族團結舞》表演吸引四方賓客。記者 陳飛 攝
5月19日,第13個“5·19中國旅游日”主會場活動在騰沖市順古鎮舉辦。當天非遺+旅游 保山更精彩,和順小巷設置保山市非遺文化旅游展,助推“非遺+旅游”融合發展。全市5個縣(市、區)推出的各具特色的非遺文化產品琳瑯滿目,引來不少網紅直播帶貨,令旅游日活動精彩紛呈。
在和順小巷,隆陽區展區前熱鬧異常,前來觀光的游客被各類特色非遺文化產品所吸引。位于非遺活態展示區的“烏銅走銀”絕技,省級非遺傳承人楊智閎現場向游客展示銅制品捶打工藝,讓游客體驗到親手鍛打銅勺的成就和樂趣。一旁的“金雞彩陶”傳承人楊淑杏,向游客展示著彩陶的雕刻技藝,游客通過拉坯體驗到制陶樂趣。
保山有“三寶”,小粒咖啡、南紅瑪瑙和國寶“永子”。在隆陽非遺靜態展示區中,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國偉現場向游客展示國寶“永子”。在“永子”展區對面,陣陣飄香的保山小粒咖啡,讓游客一飽口福,流連忘返。
“隆陽區甄選了6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在非遺活態展區及文旅宣傳展區展示。”隆陽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非遺文化產品展示,使全國各地游客感受到了隆陽區非遺文化的魅力,也讓更多人了解到隆陽區深厚的民族文化。
在施甸縣非遺文化展區,惟妙惟肖、精美絕倫的面塑吸引了游客駐足觀看。施甸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楊燕介紹,施甸展區主要有施甸腌臘、干欄片、土罐茶、布朗族服飾等非遺產品。其中,由施甸闔田農社食品有限公司帶來的火腿和酸肉最受游客歡迎,當天在現場銷售近100份。
在昌寧縣展區,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昌寧苗族服飾”引來大批游客打卡。現場,熱情好客的苗族姑娘身著五彩盛裝,一邊唱著敬茶山歌,一邊為游客敬上昌寧紅茶。游客紛紛贊嘆,一杯紅茶喝出了千年茶鄉昌寧的味道。
當天,騰沖皮影傳承人在現場為皮影“靠子”彩繪,與游客進行互動,配合漁鼓人員現場演唱,帶來了濃郁的民族風情。游客表示,今年的中國旅游日收獲滿滿,不僅免費游覽和順古鎮街景、店鋪、圖書館,還沿途觀摩了騰沖皮影戲、騰沖漁鼓、騰沖甲馬畫等極具特色的非遺項目。
龍陵縣象達“人面竹”紙傘制作技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當天,漂亮實用的紙傘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拍照打卡、直播互動、購買收藏。
漫步和順小巷保山非遺文化旅游產品展區,游客不僅能欣賞和體驗到近100件非遺產品,還能與非遺傳承人交流學習,真正感受保山非遺文化的魅力與活力。
截至目前,保山市共有縣級以上非遺項目407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41項、市級161項;共有縣級以上非遺傳承人631人,其中國家級4人、省級61人、市級254人。(記者 李建國 楊艷鵬)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