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貴州1月17日消息(記者欒小琳 通訊員夏恒 李潔)“嗒嗒嗒……”伴隨一陣密集的縫紉機聲音,在黔東南州麻江縣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件件獨具特色的刺繡產品新鮮出爐。
“萌兔”迎新年(央廣網發 麻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春節即將到來,繡娘們繡出一大批形態各異的兔子圖案產品,吸引消費者。經過精雕細琢,產品構圖美觀、造型獨特,使公司訂單接踵而來,產品銷量大幅增長,“非遺文化”逐漸“活”起來“火”起來。
“萌兔”迎新年(央廣網發 麻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現在我們的訂單量非常大,已經接到了2萬套訂單,這段時間我們都集中精力趕制產品,銷往北京、山東、云南、成都,還有我們周邊的景區。”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龍昌麗說。
非遺文創產品(央廣網發 麻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悉,從2019年起,麻江縣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通過“公司+非遺人才+創業女大學生+繡娘”的模式,推動成立貴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帶動刺繡產業走向現代化生產,逐步打開市場銷路,帶動繡娘實現就業增收。
員工正在趕制訂單(央廣網發 麻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我在這上班已經一年多了,做一些手工藝品和刺繡,在這上班不僅離家近,一個月收入也不低。”員工李維婷開心地說。
刺繡發飾(央廣網發 麻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下一步,麻江縣將繼續研究和發展旅游紀念品和民族手工藝品,做強特色工藝文化品牌,將刺繡技藝融入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帶動麻江縣800多個繡娘靠著自己的雙手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上一篇
第七屆進博會新聞中心“上海非遺客廳”老香齋產品其中,來自寶山區的非遺項目老香齋茶點制作技藝,帶著LASER&MANTA聯名禮盒亮相“上海非遺客廳”,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尋蹤海派·覓影非遺》老香齋黃油蛋卷圖《尋蹤海派·覓影非遺》卡牌“上
以民俗活動為韻、文旅融合為調、多元產品為拍,端午假期河北文旅奏響了“傳統與潮流共振”的活力樂章。端午假期,全省各地舉辦民俗表演、非遺市集等文化活動1000余場,吸引八方游客前來深度體驗。親子游熱度攀升,文旅融合“點亮”童年。文旅產品供給多元
這不僅關乎文化的傳承,更關乎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讓非遺更好地服務于當代人。面對現代化的挑戰,如何才能保留非遺的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適應當代觀眾的需求?文化是活的,非遺的保護與發展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和創新。總之,讓非遺文化在現代科技中煥發新生,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有207人確定為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遺傳承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