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是民俗藝術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珠,而品類繁雜的刺繡中,涼山彝繡以其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特性獨樹一幟。作為很多彝族婦女從小就會的手藝,彝繡走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成為涼山非遺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民族符號。近年來,隨著彝繡的保護性開發利用,彝繡從一種手藝變成了一門工藝,成為西昌文化旅游的一張“名片”。
彝族刺繡是彝族同胞在歷史長河中傳承先輩文化的一種形式。它有著悠久的歷史,被譽為“穿在身上的歷史”。2008年6月7日,彝族刺繡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西昌,大大小小的手工彝族服飾商鋪、企業琳瑯滿目,而讓這些彝族服飾光芒四射的正是一針一線繡在衣服領口、袖口、胸前處的彝族刺繡。作為州級彝繡非遺項目傳承人的米色莫子洛,從小在母親的傳授下,習得一手彝繡好手藝。
40多年的傳承,米色莫子洛早已將彝繡視為生命,致力于彝繡的傳承和彝繡文化衍生品的研發利用。如今,米色莫子洛成立的涼山古夷彝秀服飾企業成功創建成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體驗基地。
一塊塊普通的布料,一根根普通的彩線,經過米色莫子洛的巧手打造后便成了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彝繡作品。在她的企業里,隨處可見色彩艷麗、造型獨特的彝族刺繡。近年來,乘著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東風,米色莫子洛將彝繡變成一個個行走的“文創產品”,手提包、飾品、時尚服飾...…一個個兼具民族特色和時尚氣息的生活用品,實現了非遺文化的傳承發展和開發利用。
彝族刺繡以紅、黃、黑為三大原色,色彩濃烈。每一個圖案都有著特殊的寓意,一針一線都飽含著彝族人民對圖騰的崇拜。在彝族聚居地區,很多婦女從小就會這門手藝。正因如此,近年來,彝繡也成為不少大山里的“繡娘”脫貧致富、實現增收的重要途徑。
以布為紙、以針做筆、以線當墨,在彝繡非遺傳承人的帶動下,政府部門的支持下,眾多繡娘們用雙手繡出絢麗多彩的大千世界。
在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今天,彝繡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今年,涼山彝繡還走進了北京時裝周秀場,大放異彩。
記者/鄧世榮廖瑾麟
素材來源|西昌發布
綜合整理|五彩涼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
若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國慶自駕昆明出發小編帶您游涼山A線路(一)
國慶自駕昆明出發小編帶您游涼山A線路(二)
國慶自駕昆明出發小編帶您游涼山A線路(三)
國慶自駕從昆明出發小編帶您游涼山B線路(一)
國慶自駕從昆明出發小編帶您游涼山B線路(二)
國慶自駕從昆明出發小編帶您游涼山B線路(三)
走,九月到瀘沽湖尋秋意
為什么一定要去一次馬湖?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我們
上一篇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