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近日,橋頭鎮中心小學舉辦“少兒畫非遺”主題畫展,通過畫非遺、展非遺活動,增加少年兒童對非遺的了解,讓少年兒童關注非遺,走進非遺,傳承非遺。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本次畫展展出的作品均為“東莞有你繪美麗——2022年少兒傳統文化美術作品征集比賽中的獲獎畫作,當中有獲得一等獎的作品:賴珈頤《我是戲曲迷》《扎花燈》、梁子依《粵劇印象》、羅宇曦《少年莫家拳》、莫芷昕《傳承莫家拳》、宋美晨《我的粵劇夢》、尹均瑤《舞獅表演》,還有獲得二等獎的作品:李泳怡《東莞戲曲》。
賴珈頤《我是戲曲迷》(市一等獎)
賴珈頤《扎花燈》(市一等獎)
李泳怡《東莞戲曲》(市二等獎)
梁子依《粵劇印象》(市一等獎)
羅宇曦 《少年莫家拳》(市一等獎)
莫芷昕《傳承莫家拳》(市一等獎)
宋美晨 《我的粵劇夢》(市一等獎)
尹均瑤《舞獅表演》(市一等獎)
生動有趣的粵劇、精彩絕倫的莫家拳、美輪美奐的花燈、姿態萬千的傳統舞獅......多姿多彩的傳統文化在孩子們的筆下散發出絢麗的光芒。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童真童趣和想象力。孩子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心中的非遺大世界,用自己的視角表達著對家鄉的深厚感情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展示著中國非遺文化的魅力。
據畫作指導老師陳小雁表示,他們通過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將傳統文化巧妙融入到少兒美術課堂,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植入孩子的心,進一步增強少年兒童對于非遺文化的認同感,提升他們的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引導孩子們自覺弘揚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鳳凰網廣東發自東莞
來源:橋頭宣
編輯:莫彥琦
2009年,“中國端午節”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傳統節日。今天(5月30日)的《文化中國行》,讓我們一起品味端午,感受文化魅力,汲取精神力量。人們在端午習俗中體會著生活的美好,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
非遺之旅活動,走進非遺工廠,通過沉浸式體驗傳統手工藝制作,激發他們對文化傳承和技能學習的熱情。非遺傳承人以趣味講解、動手體驗等方式介紹了粗布家紡非遺項目,提供學習、就業機會。
大家好,樂天來為大家解答以下的問題,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么意思通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么意思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起承文化認為,保護中華傳統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發展,通過藝術探索與創新,尋找傳統文化與當下生活的連接點;通過社會廣泛參與,實現文化保護的社會性;探索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徑,讓中國傳統手工藝術發揚光大。
4月19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外景(無人機照片)。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州市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參觀拍照。4月19日,游客在河北省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