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灣運用自身強項——非遺,幫扶貴州龍里和惠水兩縣實現鄉村振興,在探索非遺助力鄉村振興這一命題上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6月29日下午,在荔灣非遺體驗中心舉辦的廣東省消費協作示范區(永慶坊非遺鄉村振興專區)揭牌儀式上,“魅荔黔南”非遺產品發布。新發布的非遺產品是荔灣區和被幫扶的貴州龍里、惠水兩縣的非遺傳承人共同的結晶。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廣東省消費協作示范區(永慶坊非遺鄉村振興專區)揭牌。
龍里、惠水以高山丘陵地貌為主,村莊偏遠分散,人口較少,留守老人就醫困難、偏遠鄉村優質文化資源缺乏市場等問題突出。
為破解實現共同富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文化產業發展難題。荔灣區以自身之所長,助其所長,補其所短,開展非遺對接幫扶,創新性地建立兩地非遺大師共同開發文創產品的新模式。
記者了解到,荔灣區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思路定位于傳承與發展對口幫扶地區非遺文化,向對口幫扶地區非遺產品“送設計”“送訂單”“送流量”。
在“送設計”方面,通過實地走訪交流,荔灣區的非遺大師了解當地發展非遺的需求,挖掘優質非遺資源。在荔灣區文廣旅體局和區鄉村振興局的支持下,荔灣區有文化包裝與運營經驗的大師們與貴州的傳承人面對面進行文創產品開發交流。
今年上半年,兩地十多名非遺傳承人帶動龍里、惠水兩個職業學院,逾百人團隊,一個扶貧車間一個實訓車間,逾百名被幫扶群眾共同參與八項非遺產品的文創研發與生產。
平坡農民畫非遺傳承人蘭群介紹龍里農民畫。
在產品發布現場,帶有廣東和貴州兩地地方非遺文化特色的創新非遺產品一一亮相,有以龍里農民畫的傳統表達形式,結合荔灣本地風情,設計而成的雨傘、環保袋;有荔灣區非遺協會利用惠水縣非遺產品香染、苗繡等工藝手法,制成的公仔虎衣服和圍裙;有象征粵黔同心的文創產品“粵貴虎”等。這跨越千里的兩地文化融合而成的創新性文創產品,既傳承了兩地非遺文化,又烙有深刻的新時代印記。
非遺文創產品雨傘和購物袋展示。
在“送訂單”方面,荔灣區一方面延續讓貴州“非遺”在廣州流行起來的消費幫扶思路,為文創產品開辟廣州本地市場,一方面將部分文創產品訂單放在惠水縣扶貧車間制作,落實東西部協作中設計、生產、銷售、推廣、傳承全方位全鏈條的幫扶與合作。
“送流量”方面,荔灣區為兩地合作的文創產品爭取更多的“被看見”,在中山紀念堂、廣州塔、廣百百貨、荔灣萬科生活館、永慶坊、荔枝灣等人流量大的商圈和旅游景點展示及銷售文創產品。
象征粵黔同心的文創產品“粵貴虎”。
加強技藝傳播提質是更具持久力的精神提升,是進一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動力和保障。在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推動下,貴州龍里與惠水農村的新需求正被點燃。人人享有接受非遺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的公共非遺服務,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荔灣區瞄準文化產業發展小切口,抓住非遺互動的契機。眼下,兩地正大力深化“非遺幫扶”建設,一個個技藝幫扶的新模式在貴州大地上生根發芽。
“接下來,荔灣區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將在原先基礎上對非遺幫扶的措施進行全面升級,通過非遺文創產品的開發銷售這一‘小切口’,撬動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和改善當地技藝存留領域‘大變革’。”荔灣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采寫:南都記者 代國輝 通訊員 荔宣
攝影:南都記者 黎湛均
編輯:代國輝
永慶坊 荔灣區 廣東 荔灣 廣州
上一篇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