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漢服、賞曲藝、品茶香……元宵節前夕的北京樂成國際學校,非遺文化大放光彩。2月3日,在該校舉行的“中國節”傳播非遺文化活動中,傳統戲劇、傳統醫藥,傳統手工藝和傳統服裝等民俗多彩的非遺體驗,讓不少學生近距離感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據了解,該校開展獨具特色的中國非遺文化活動,旨在激發孩子們無窮的創造力和學習熱情的同時,傳承和發揚中國非遺文化。
師生們在活動現場了解中國茶藝。在北京樂成國際學校今年的“中國節”活動中,開展了書法、漢服、茶藝、剪紙、針灸、面塑等10大中國傳統文化工作坊。獨具一格的工作坊引來不少學生、老師以及家長們駐足。在剪紙工作坊中,一把剪刀“剪”出別樣人生;在漢服工作坊,表演者衣袂飄飄,著漢服、行古禮,傳遞仁愛思想;在面塑工作坊中,千年的面塑手藝勾勒了惟妙惟肖的人物,歡笑聲、驚訝聲、稱贊聲不絕于耳。
師生在活動的義賣現場駐足。“我們邀請了多位中國非遺文化傳承人和藝術家,售賣他們的藝術作品,學校公益愛心社團也將發起義賣。”談及活動初衷,活動發起人及總策劃、北京樂成國際學校11年級學生李佳宜如此表示。她告訴記者,自己一直以來都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此次“中國節”活動她希望和同學們進一步了解非遺文化及非遺文化傳承人。同學們也表示,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后將盡其所能地講好中國故事,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好,弘揚好。
“中國節”活動發起人及總策劃,北京樂成國際學校11年級學生李佳宜(左)在活動現場介紹情況。北京樂成國際學校中學部校長Mark Sullivan表示:“‘中國節’活動是一項以學生為主導并發起的項目,不僅與學校的使命和信念所連接,同時,學生發起活動的本身和我們給予學生的支持以及讓學生去實現這一想法的過程更為重要。”(經濟日報記者 高興貴)
【責任編輯:任昊】
上一篇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