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白水
縣域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
這兒有個傳說!
10月30號下午,融媒體大型直播——“壯麗七十年 奮斗新時代”渭南非遺文化直播周第十場---白水專場,邀請白水縣文化館副館長成萍、倉頡傳說傳承人王孝文、杜康酒釀造技藝傳承人楊志宏、白水豆腐技藝傳承人梁小軍一起走進直播室,話非遺,展技藝。
白水縣地處關中平原與陜北高原的過渡地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倉頡造字、杜康造酒、雷公造碗、蔡倫造紙,有四圣故里之稱。
成萍介紹說,目前,白水縣共列入各級各類非遺保護名錄70項,其中倉頡傳說非遺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白水豆腐、杜康酒釀造技藝、谷雨祭祀文祖倉頡典禮等5項非遺項目被列入省級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白水曲子坐唱、上徐泥塑、白水剪紙、白水三轉席等23項非遺項目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共有列入各級各類代表性傳承人1371人,其中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6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108人。
倉頡傳說是白水縣自古以來人們用方言口口相傳的、以倉頡造字為主要題材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學。它主要講述了倉頡造字的復雜過程,同時,還包含了用字敬字、降妖伏怪、斗智斗勇、圣人顯靈、木石變形、解釋節氣地名等內容;表達了當地勞動人民對倉頡的感恩和崇拜之情。
傳承人王孝文老師今年80歲高齡,退休之后開始整理研究倉頡傳說,并整理出版了書籍《我的倉頡夢》。說到倉頡傳說,老人滔滔不絕,直播室一時成了他的主場。他生動講述了“倉頡鳥跡書”“曬書臺”的傳說故事咱白水的這幾個非遺文化上直播啦.....,有網友留言:聽王老師講故事,就像小時候聽爺爺講故事。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白水杜康酒遠近聞名,傳承人李志宏高中畢業開始學習釀酒,距今已經30多年了。據他講,杜康酒和別的酒區別就在于水和釀造工藝,水必須是白水的杜康泉,釀造過程中要加入豌豆,經過五大工序,六道工藝才能釀出醇香的杜康酒。
白水豆腐制作工藝有400年歷史。白水堯頭村的梁小軍15歲開始和家里學習,七八年后出師,成為第六代白水豆腐傳承人。白水豆腐和杜康酒一樣,都是選用當地的水源來制作,豆子則選用白水的優質大豆,40分鐘才能出兩塊豆腐。
白孔雀藝術世界非遺市集開張,市民在挑選工藝品。通過整合非遺技藝、藝術展覽和創意市集等多元化業態,白孔雀呈現出聚集效應,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藝術創新工作室和公眾的目光,也逐漸成為京城文化消費新熱點。白孔雀藝術世界從傳統的老式商場轉型為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12月4日,盤點“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非遺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乙巳春節是版春申遺后的首個春節,讓我們一起盤點首個“非遺版”春節里的節里非遺年味。此次巡演活動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民
2019臨沂民俗非遺文化廟會,將于12月6日盛大開幕,屆時會有民俗表演,抖音歌舞秀,漢服旗袍秀、舞龍舞獅以及民俗小吃空降現場,出示此文,門票免費送,10萬逛吃劵全城派送.文中有驚喜~2019臨沂首個民俗非遺文化廟會讓我們開啟臨沂民俗非遺文化
2023年10月11日晚,商學院杜永紅教授在2128多媒體大教室舉辦了以“數字時代下非遺文化傳承與傳播”為主題的講座,旨在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結合新媒體更好地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