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匠心傳承非遺,免費培訓學員。任麗娜攝
中新網太原4月14日電 (任麗娜)山西離石彈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下列簡稱“非遺”),作為彈唱省級非遺傳承人的劉志強,匠心傳承43年,帶領1700余人免費學習這一非遺技藝,如今,讓很多學員端起了非遺“金飯碗”。
離石位于山西省西部,離石彈唱是一種古老的曲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將宋調、雜劇、民歌、戲曲、二人臺、秧歌等的某些技法融為一體,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是特有的一種民間傳統表演藝術。2014年,彈唱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劉志強的想法是“發展才是最好的傳承”,只有激發非遺事業生機活力,帶領更多人學習非遺技能、體驗非遺魅力、端起非遺飯碗,才能讓彈唱這一古老的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劉志強(右)表演彈唱。任麗娜 攝
一心傳承非遺荒廢煤焦事業
現年60歲的劉志強,從事離石彈唱已有43年,傳承弘揚離石彈唱一直以來都是他的心愿。為了離石彈唱,劉志強甚至荒廢了自己曾經經營的煤焦事業,一心想著如何更好地傳承弘揚離石彈唱,讓更多人像他一樣愛上離石彈唱。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劉志強在山西呂梁投資經營煤礦時,有一次他拉著正在當班的煤礦井下絞車工出去彈唱,耽誤了一個班40個礦工下井,致使100噸煤炭無法出井,由于損失巨大,氣得其他煤礦股東直跳腳。
劉志強在開辦焦化廠時,每年正月正是焦炭的銷售旺季,也是彈唱演出的旺季,劉志強不賣焦炭去彈唱,連焦化廠的看門大爺都看不下去了,專門找到他勸說:“一噸焦炭賺的錢可是彈唱的幾十倍啊。”
劉志強也曾遠離家鄉在溫州投資辦廠,但只要有人打電話讓他彈唱,他可以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從溫州坐上飛機回到離石彈唱,來回路費花銷3200元,但當時劉志強彈唱才賺到150元。
為了彈唱,劉志強也曾忘記接兒子放學,讓兒子在風中凌亂;為了彈唱,劉志強手骨折了,吊著繃帶也要去彈唱。劉志強說,“對彈唱就是骨子里的熱愛。”
劉志強保護傳承非遺獲得多項榮譽。任麗娜 攝
彈唱產業化讓更多人吃非遺飯
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彈唱,2013年8月份,劉志強成立了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彈唱保護協會。2014年,彈唱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作為彈唱項目代表性非遺傳承人的劉志強,從2013年開始,便開始自租房屋,免費辦培訓班,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想學彈唱,便可以跟著他免費學習。
目前,劉志強已免費培訓學員1700余人。從培訓班走出去的學員,大都可以靠彈唱養家糊口,甚至有學員靠彈唱發家致富,年收入達到30萬元左右。因為呂梁逢年過年、婚喪嫁娶、開業慶典都離不開彈唱,如今,彈唱已經在當地形成產業化發展趨勢。
此外,劉志強的學員還成功申報了2名彈唱省級非遺傳承人、3名市級非遺傳承人、2名區級非遺傳承人。作為彈唱省級非遺傳承人的劉志強,2023年初,他向國家相關部門提交了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申報資料。
對于非遺保護傳承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劉志強:43載傳承讓非遺變“金飯碗”,劉志強表示,由于保護傳承非遺需要大量的經費,自己需要通過接演出、拍微電影、實景劇賺錢彌補經費的空缺。另一方面,劉志強希望政府部門能夠提供一個穩定的彈唱傳習場所,面向更多的人免費培訓彈唱,用于更好地保護與傳承非遺。
劉志強說,“我深愛離石彈唱技藝,只要活著我就要把它保護傳承下去,讓更多人可以端起非遺‘金飯碗’,讓離石彈唱家喻戶曉。”(完)
關于征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公告征集韶山市級非遺項目,旨在加強韶山非遺保護工作,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文化強國、紅色韶山貢獻力量。我們鼓勵各類具有韶山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非遺項目積極申報。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韓靜)6月6日,衡水市景縣景州塔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當地舉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端午粽飄香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大家品非遺、看演出,沉浸式享受一場文化盛宴。并將非遺與旅游發展、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了一批非遺旅游、研學產品和
1月10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平遙古城舉辦2025山西省“非遺賀新春”推廣活動,活動發布了《山西春節民俗非遺圖鑒》,數百項“山西非遺賀新春”系列活動,將為游客帶來一個體驗感十足的“非遺春節”。《山西春節民俗非遺圖鑒》發布活動發布了《山西春
季亞群作為非遺手工布藝傳承人,將工作室搬入金企(北京)科技集團河北省殘疾人新業態就業創業服務基地,手把手教授聽障學員技藝。非遺布藝助殘項目不僅為殘疾人提供生計,更重塑其社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