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再添四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傳統非遺項目進校園
大洋網-廣州日報05月28日14:25
確定不再關注此人嗎
摘要:近日,從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獲悉,在近日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佛山有四人入選。隨著這四人的加入,佛山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隊伍進一步壯大。作為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佛山的非遺項目眾多。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鵬飛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龍成通
佛山非遺再迎喜訊!近日,記者從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獲悉,在近日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佛山有四人入選。隨著這四人的加入,佛山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隊伍進一步壯大。作為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佛山的非遺項目眾多。記者從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獲悉,目前佛山市級非遺項目達101項,市級非遺傳承人163人,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4項,省級非遺項目47項,省級非遺傳承人32人。
數量:此次入選人數全省排第三
近日,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單,其中佛山有四人入選。由此,佛山市非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也增至15位(其中在世的11位,過世的4位)。
據悉,四位入選者分別是“佛山十番”傳承人何漢沛、“獅舞(廣東醒獅)”傳承人黃欽添、“龍舟說唱”傳承人陳振球、“中秋節(佛山秋色)”傳承人何信。四人中年齡最大的為77歲的順德杏壇鎮龍潭人陳振球;最年輕的為53歲的黃飛鴻獅藝第五代傳人黃欽添。據悉,本次佛山入選的非遺項目中,除“龍舟說唱”屬于已認定過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項目外,其他3個非遺項目之前均屬于尚未認定過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項目。
佛山有4人入選,在全省排名怎么樣?記者梳理名單發現,此次廣東省共有48人入選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其中廣州以9位入選人數拔得頭籌,潮州以6位入選者緊隨其后,佛山與揭陽以相同的人數4人并列第三。
分布:國家級非遺主要集中技藝、器樂、曲種類
佛山非遺項目眾多,光市級非遺項目就有101項佛山再添四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傳統非遺項目進校園,涵蓋運動、食品、器樂、曲種、舞蹈、技藝等多個方面。那么佛山這14項國家級非遺有何分布特點?記者了解到,14項國家級非遺大多集中在技藝、器樂、曲藝類。非遺傳承人也是這些國家級非遺項目中有相當造詣,并且培育出不少傳承人的大師。
記者了解到,八音鑼鼓柜、佛山十番等屬于傳統的器樂類;粵劇、龍舟說唱屬于曲藝品種類;醒獅、人龍舞又屬于傳統的舞蹈;木版年畫、佛山剪紙、石灣陶塑技藝、佛山獅頭、佛山彩燈、香云紗染整技藝可以概括技藝的傳承;佛山秋色、祖廟北帝誕則是可以涵蓋以上所有的傳統民俗文化。不僅如此,記者還了解到,14項國家級非遺在以往可是對佛山的社會經濟產生了巨大作用。以剪紙為例,佛山手工藝無論是陶瓷、秋色、燈色、炮仗、刺繡、鑄造等都要與剪紙掛鉤,陶瓷圖案、燈色的圖案、鑄造的花紋等都需要剪紙圖案的串聯。因而剪紙成為當時佛山發達手工藝里更發達的行當。
至于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不僅需要在行當內有著極高的技術和造詣,而且還得有項目傳承計劃和目標任務,并且努力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創作,提供高質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及成果。
人物故事
十番第三代繼承人——何漢沛
耳濡目染練習十番近六十載
佛山十番屬于鑼鼓樂表演,由10種伴奏樂器輪番打出10段音樂,因此叫“十番”。由于屬于佛山秋色里最具觀賞性的節目之一,因而民間有“無十番不算秋色”的說法。何漢沛告訴記者,他是從十幾歲開始學習十番的,而如今的他已經71歲,掐指一算,他也算是在這個行當浸淫了近六十載。何漢沛表示,他的祖父及父親是十番隊中的組織者之一,他自小在長輩的指導下練習十番,成為佛山十番傳承譜系中的第三代繼承人。
回憶起當初是如何接觸十番的,何漢沛有些興奮,“以前在農村沒什么東西可以消遣的,大家收工后,吃完飯便來祠堂這玩。”何漢沛表示,這時七八個老人便會敲鑼打鼓,表演起十番來了。這個時候的何漢沛儼然被精彩的十番給吸引住,在父親的引導下,何漢沛開始了自己的十番之路?!拔視洺W谛∈^上敲鼓?!闭f到興起,何漢沛開始拿著鼓表演起來。在何漢沛靈活手指和手腕的智慧下,有節奏的鼓點就這么來了,“敲這個鼓時手指和手腕要靈活,這樣鼓聲才會好聽。”
一路跟著父輩學藝,何漢沛的水平也漸長,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十番技藝學得輕松。十番中最富有技巧以及觀賞性的當數“飛鈸”。表演者的道具是用五六十厘米長的繩子穿起來的飛鈸,在表演過程中,飛鈸在胸前或者頭頂上飛舞碰撞發出整齊的聲響。雖然賞心悅目,但是在飛鈸的練習上也伴隨著風險。何漢沛稱,他曾經就被飛鈸割傷過手指。不過這并不阻礙他對十番的喜愛。
音色不佳器具提供成問題
在何漢沛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南海區桂城街道疊南茶基村的何廣義祠堂旁一座三層高的小樓里。走上二樓,佛山十番所用的器具全部展現在眼前。記者看到,一排排的柜子里擺放著前人遺留下來的器具,這些都被何漢沛當作寶貝來收藏。何漢沛說,這些擺放在柜子里的老古董是佛山十番最珍貴的東西,他們年紀最長的有100多年的歷史。
來到二樓,何漢沛就迫不及待地打開柜子敲鑼打鼓地向記者展示。何漢沛先是敲響其中一個祖輩流傳下來的翹心鑼,嘹亮、清脆且層次分明的聲音在房間飄蕩許久。而后,他敲響了一個新制作的翹心鑼,聲音雖然洪亮,但是并不清脆。隨后,何漢沛又接連敲高邊鑼、大鈸、大文鑼進行展示對比,然后搖了搖頭?!斑@些老古董已經越來越少了?!焙螡h沛表示,新造的樂器往往音色達不到要求使得表演器具的提供成了很大的問題。
曾拿著這個已經損壞的高邊鑼去蘇州讓那邊的廠家做,即使化驗出所用的材料,但是仍舊沒有做出來,“或許是如今的配料有問題,做不出同樣的音響效果吧。”何漢沛稱,他們在當地很多的時間都會花在尋找老樂器上,在武漢定做了一套器具,如今一年多還沒有收到貨。
十番進校園培養娃娃學
當上了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何漢沛在高興的同時也感到壓力倍增,“制定傳承計劃,培養很多人倒不是問題。”何漢沛稱。如今,在何漢沛以及眾多傳承人的努力下,十番也走近了校園,“從二年級開始一直要上到六年級,讓他們不能忘了十番?!?/p>
說起十番的傳承,何漢沛與其他傳承人還有不少創新之處。佛山市博物館副館長、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關宏告訴記者,何漢沛熟練掌握了佛山十番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的同時還致力于十番演奏形式的改良,不斷豐富排陣與列隊行進中表演花樣。不僅如此,何漢沛還對十番的樂譜進行了改造。何漢沛拿出打印好的大張樂譜出來,上面寫的“茶”“撐”“茶撐”等。何漢沛解釋,“茶”“撐”是擬聲詞,是用來形容不同樂器發出來的聲響。以這樣的方式來教授學生,簡化了以前晦澀難懂的樂譜,“配上一定的符號,小孩子們就能很好地理解了?!?/p>
何漢沛表示,現在十番也要跟隨著時代的潮流,要合理地編排一些適合年輕人的表演,以此來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最讓何漢沛自豪的是,不僅有了大量的娃娃來學,而且村里還有一支百人的表演隊伍。
關于征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公告征集韶山市級非遺項目,旨在加強韶山非遺保護工作,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文化強國、紅色韶山貢獻力量。我們鼓勵各類具有韶山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歷史價值的非遺項目積極申報。
記者周茜報道:近日,江西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分為九大類別,共72個項目。為弘揚江西優秀傳統文化,省文化廳2016年啟動了第五批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工作。
韓靜)6月6日,衡水市景縣景州塔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當地舉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端午粽飄香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大家品非遺、看演出,沉浸式享受一場文化盛宴。并將非遺與旅游發展、鄉村振興相結合,打造了一批非遺旅游、研學產品和
1月10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平遙古城舉辦2025山西省“非遺賀新春”推廣活動,活動發布了《山西春節民俗非遺圖鑒》,數百項“山西非遺賀新春”系列活動,將為游客帶來一個體驗感十足的“非遺春節”。《山西春節民俗非遺圖鑒》發布活動發布了《山西春
季亞群作為非遺手工布藝傳承人,將工作室搬入金企(北京)科技集團河北省殘疾人新業態就業創業服務基地,手把手教授聽障學員技藝。非遺布藝助殘項目不僅為殘疾人提供生計,更重塑其社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