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美巴蜀——成渝雙城蜀繡展(成都站)”在成都畫院琴臺藝術館揭幕。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4月15日上午,“繡美巴蜀——成渝雙城蜀繡展(成都站)”在成都畫院琴臺藝術館揭幕,郝淑萍、孟德芝、康寧、黃敏等成渝兩地共46位蜀繡大師奉上了上百幅精美蜀繡作品,一展川渝地區蜀繡的深厚底蘊和巧奪天工。
“繡美巴蜀——成渝雙城蜀繡展”包括了“雙城贊歌”“繡藝新生”“創·繡”三大板塊。展覽大師云集,郝淑萍、孟德芝、白樺、鄔學強、柳明友、康寧、黃敏、李淑蘭、單大瓊、王暉等成渝兩地蜀繡代表性傳承人紛紛拿出精品力作參加了展覽。其中,以成渝雙城為主題的“洪崖洞與熊貓”繡品頗具特殊意義,該作品由主辦方發起,邀請了工筆畫畫家趙映璧創作,并特邀兩地蜀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孟德芝和黃敏共同進行繡制,畫中近處的芙蓉熊貓與遠處的洪崖洞遙相呼應,象征著成渝兩地依山傍水、相依相連、密不可分的歷史、文化與情感。
展陳作品。
在“繡藝新生”板塊,則對蜀繡大師彭世平、彭玲父女,吳玉英、郝少婕母女,閆永霞、羅澤霖母子的蜀繡作品進行對照展示,作品主題豐富多樣,從自然景色、花鳥魚蟲到民間故事,體現了青年一代蜀繡傳承人對傳統刺繡題材的突破與創新,展現出蜀繡有序傳承、勇于創新的發展局面。
觀眾正在觀展。
“創·繡”板塊則展示了以蜀繡為載體而創作的新派藝術作品以及精致的創意繡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成渝生活美學。日常服飾、婚服、團扇等日用品和藝術裝飾品、裝置等,體現了蜀繡在賡續傳統的同時,不斷自我更新,融入時代發展趨勢。
觀眾正在觀展。
蜀繡是川渝共有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也是最具巴蜀特色的重要文旅資源之一。當天下午,“繡美巴蜀——成渝雙城蜀繡研討會”也順利舉行。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蜀繡的傳承、發展與創新”,與會嘉賓分別就“蜀繡的傳承與發展”“薪火相傳在路上——青年傳承人培養的三條道路”等題目展開分享,現場嘉賓還共同簽署《非遺作品版權保護聯合倡議書》一展帶你閱盡蜀繡之美!成渝雙城蜀繡展成都站揭幕,推動蜀繡行業自覺維護和合理利用知識產權。
本次展覽及配套活動由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都畫院主辦,旨在通過展覽、研討、體驗、比賽等多種方式為成渝雙城的蜀繡傳承人和相關機構提供展示、推廣、交流、互鑒的平臺。
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還將舉行“蜀繡傳承體驗活動”以及“蜀繡技能比賽及作品展”等配套活動。其中,“蜀繡傳承體驗活動”將邀請多位蜀繡傳承人現場教授蜀繡基礎針法,讓大眾感受和體驗蜀繡魅力。活動舉辦時間為4月16日—5月13日,共五場,將分別在成都畫院琴臺藝術館、天祥廣場(華為店)、安靖蜀繡之鄉、清源社區、東門市井舉行。
成都市非遺中心供圖
11月2日,在天府非遺品牌生長計劃暨成都非遺品牌推廣大使簽約儀式現場,丁真身著黑色金邊藏服,帶著靦腆而喜悅的笑容,為三位非遺傳承人獻上潔白的哈達,拜三位大師為師,同時也迎來了自己的新身份——成都非遺品牌推廣大使。
非遺文化的呈現,可以有更當代、更多元的表達面向一個努力的方向是,非遺文化的呈現,不一定只圍繞歷史,也可以“觸網”、跨界,可以有更當代、更豐富多元的表達面向。與之相應,“非遺熱”正在蔓延、升級,成為國內外游客體驗在地文化魅力的媒介,也成為各地
據介紹,本屆成都國際非遺節將組織開展天府大巡游、非遺成都論壇、非遺融入現代生活體驗展、國際手工藝展、國際非遺授權展、道明—青神國際竹文化周、巴蜀國際非遺美食周等活動。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將參與本屆成都國際非遺節,并首次在京外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