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美非遺看西安、西安非遺看曲江!你知道都有哪些非遺項目嗎?
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
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其中“咸陽茯茶制作技藝”
作為44個子項目之一
成功躍出國門成為世界遺產
作為老陜咱就兩個字:驕傲!
此外,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于日前公布了
《2022年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西安鼓樂”“樓觀臺祭祀老子儀式”
“華夏財神故里祭祀活動”
“南五臺觀音菩薩傳說”
成功入選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名單·
曲江新區作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區
對于非遺文化傳承與發揚的腳步從未停歇
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在這里大放異彩
見證著綿延不息的文明傳承
今天就和曲小旅一起
在曲江,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磚茶”
涇陽茯磚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是中國最早出現的緊壓茶
也是工藝最復雜、最古老
流傳最久遠、最大宗的加工茶
被譽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茯茶以陜南茶葉為主要原料
經過發酵、煮熬、炒制、發花
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作而成
不僅香氣濃郁,滋味醇厚
其中所含金花更是具有
消食、解膩、暖胃、養氣等作用
▲ 茯茶加工過程中的剁茶 圖源:文化陜西
近日天氣轉涼,氣候干燥
對于免疫力低下的朋友來說
茯茶可是首選飲品
除了在家中一品香茗
還可以走出家門
實地感受茶文化的非凡魅力
樓觀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
化女泉景區
作為茶文化體驗地
是不可多得的品茶圣地
和三五好友登臨化女泉景區品泉閣
體驗茯茶制作工藝
品味用泉水沖泡的特色茯茶
與美景作伴感受其高雅奢華
吟古詩作享沉醉其悠閑情調
熱氣氤氳 輕酌慢飲
暢談心語 齒舌留香
于天地靈氣間
浸潤茯茶特有的醇美濃郁
沉浸感受非遺茶文化獨特魅力
走時也別忘了帶一份茯茶小禮
為平淡生活增添幾分雅趣
西安鼓樂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
脫胎于距今1400多年的唐代宮廷燕樂
主要由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演奏
2009年西安鼓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收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倉鼓樂社就是西安鼓樂的傳承者之一
歷經數年悉心打磨
東倉鼓樂社將大唐樂舞
與原生態東倉鼓樂融合
讓唐代宮廷燕樂《鼓》
在大唐芙蓉園紫云樓中煥發新的光彩
宮廷燕樂《鼓》通過全新的編曲
和兼具故事性與娛樂性的呈現方式
在絢爛黑科技的加持下
將具有中國靈魂的西安鼓樂
以感人的生命傳承故事情節
和傳之有道的交互方式呈現
讓“千年活化石”
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全新編創形式
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
唐代宮廷燕樂《鼓》的每一次公演
都是對非遺東倉鼓樂
歷史傳承、記譜方式
演奏形式、保護創新的一次宣講
讓更多人聽見來自中國的珍貴鼓樂之音
一睹千年前 盛唐宮廷燕樂華彩樂章
唐代宮廷燕樂《鼓》 點擊購票
樓觀臺被譽為“天下第一福地”
“道文化發祥地”
中國大思想家老子在這里留下了
飲譽海內外的哲學巨著《道德經》
每逢農歷二月初十樓觀古廟會
在終南山古樓觀景區
會舉行老子民間祭祀大典
融合了民間祭祀禮儀、音樂、美術、工藝等
民俗文化的祭祀活動
真實還原了古代盛大的民祭場景
祭祀老子儀式分為公祭、道祭和民祭
據傳儀式起于漢魏時代
至今已千余年之久
儀式現場由主祭人帶領游客共同祭拜老子
表達人們對這位東方智慧先哲的崇敬之心
寄寓著地方民眾祈盼國泰民安
人世昌隆的美好愿望
華夏財神故里祭祀
是歷史悠久的地方民俗及民間祭祀活動
在樓觀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
由趙公明文化景區
聯合華夏財神故里祭祀活動非遺傳承人
傾心打造的非遺體驗文化演出
趙公明財神迎財大典
帶你領略別開生面的非遺民俗體驗
大典通過獻禮、獻舞等儀式環節
再現古人禮祀先祖
迎財祈福的莊重儀式
寄寓了地方民眾
祈盼國泰民安、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望
在財神故里聆聽趙公明
“誠實守信,樂善好施”的經商傳奇
感悟范蠡、比干、關羽等
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財神故事
看一場充滿民俗特色的非遺演出
在財神民俗文化館領略
中國財富文化的博大精深
“來樓觀必看的演出”果然名不虛傳
南五臺景區位于秦嶺北麓
因山上有觀音、靈應、文殊、清涼
和舍身五座平頂山峰而得名
這里不僅有足以讓你忘卻凡塵紛擾的
寧靜沉醉 空靈絕美
更有動人的古老傳說
南五臺流傳著觀音菩薩的諸多傳說
最有名的就是觀音降服火龍的故事
相傳隋仁壽年間南五臺山中火龍出沒
化身道人賣藥害人
觀音菩薩在峰頂搭建草廬
用佛法降伏火龍,使百姓免受危害
為感念觀音菩薩的慈悲胸懷
信眾在觀音臺建立圓光寺
供奉觀世音菩薩
據碑刻記載
南五臺因觀音大士降伏火龍
而成為觀音菩薩的道場
下次再來南五臺
別忘了在紫竹林與火龍洞
感受這段美好動人的傳說
當然,曲江的非遺印記遠不止于此
舌尖上的非遺老字號美食
唱腔中的非遺秦腔
還有故事中的非遺“寒窯傳說”......
都在向我們展示著這片土地
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厚重的歷史積淀
任憑時間流轉
屬于這座城的文化遺產
將愈發珍貴 熠熠生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旨在多方探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法律保護之路,也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接著,西安交通大學的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負責人劉麗娜從非遺法律風險、非遺創作作品的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法律見解。
6月9日上午,由陜西省國學研究會、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主辦的“絲路非遺文旅音樂會”在西安碑林區建國路小學舉行。
臨潼零口孫家皮影戲,戲曲,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皮影社己被列入西安市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和陜西省藝術家協會吸收為成員。孫家皮影戲主要流行于陜西關中、華山北麓和渭河以北塬區一帶。
漢中張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藝 漢中市漢臺區文化館 229 VIII59 富平宮里石刻技藝 富平縣文化館 230 VIII60 長安灃峪口老油坊榨油技藝 西安市長安區文體廣電局 231 VIII61 長安寺坡村“添碟子”制作技藝 西安市長安區杜曲